五大剧种“挑山女人”相聚上海,上海文艺界亮“红色家底”
澎湃新闻
2021-04-01 01:19

河南豫剧、广西壮剧、山西蒲剧、安徽黄梅戏,还有上海沪剧,5个装扮各异的“挑山女人”齐齐站在了上海美琪大戏院的舞台。在现场,4个地方剧种的“王美英”们分享了她们移植这部当代经典沪剧的前后种种,并接受了上海宝山沪剧团《挑山女人》主创为她们颁发的剧目移植纪念杯。

五大剧种“挑山女人”齐聚上海

这是3月30日晚沪剧《挑山女人》演出前的一幕。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的重要剧目,“挑山女人”也是此次展演中屈指可数的现代原创经典。这部热演9年,囊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在内22个重要文艺奖项的沪剧现代戏,也被多个地方剧种搬演、移植。这在当代戏曲界并不多见。而当晚,5位“挑山女人”齐聚在演出前,成为一次特别的纪念活动。

“一部作品能走多远,除了要经历时间上的考验,也要检查空间上的拓展度。《挑山女人》被那么多剧种相中,既是作品本身的魅力使然,也是对‘上海品质’的肯定。”演出前,宝山沪剧团团长,同时也是《挑山女人》沪剧版主演华雯表示:“我们也算是给上海‘扎台型’了!”

豫剧剧照

豫剧、壮剧、蒲剧先后搬演移植

《挑山女人》由宝山沪剧团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展现的是一个最平凡的母亲对爱和信念的人生诠释。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这部原创小成本沪剧巡演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累积演出场次达279场,观摩人数超过28万。

几年间,沪剧的“语言隔阂”在这部剧演出时“失效”,真挚感人的故事人物和打动人心的唱腔表演,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被这部剧催泪感动。几年间,豫剧、壮剧、蒲剧、黄梅戏等兄弟剧种先后提出了移植、搬演的要求。

四位移植剧种的“挑山女人”接过了水晶纪念杯

移植其他剧种热门剧目在历史上曾是戏曲界的传统,但近些年,《挑山女人》这样的原创新戏能有搬演热潮,却是十分少见的。

河南豫剧是最早移植该剧的。该剧主演史茹是豫剧著名演员,当年还在三门峡豫剧团,这出戏的演出着实在省内火了一把,也让该剧团的青年演员都上了一个台阶。几年前,史茹调到了河南豫剧院三团,排的第一出戏还是《挑山女人》。

史茹说,第一次看这部沪剧时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懂,但就是忍不住抹眼泪,后来自己创作演出,又被剧中人感动。这部剧前后演了150多场,不管是去农村还是在大剧场,都能打动观众。“这是一出既能评奖也能吃饭的经典,所以要特别谢谢沪剧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基础和剧本。”

壮剧剧照

此后,在当时中国文化部的牵线搭桥下,广西戏剧院壮剧部也移植了这部作品。由当时的青年演员哈丹担任主演。在壮剧的呈现中,“挑山女人”成为了壮族女性,装扮也极富民族风情。哈丹说,虽然地域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母爱也是相通的,所以这部剧在广西地区也非常受到欢迎和感动。

前不久,哈丹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她表示自己也从这部剧里获益良多:“非常感恩能够移植《挑山女人》这样的好戏,这也体现了上海那种海纳百川的情怀,我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观众谢谢上海。”

华雯主演的沪剧《挑山女人》剧照

而对于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而言,移植改编《挑山女人》,可说是“抢来”的机会。蒲剧名家景雪变当时带着自己剧团的演员看完沪剧后,极其感动震撼,当即就想办法联系上华雯,希望能改编这部剧。没想到,当时还有兄弟剧团同时看上了这部剧,一时竟有竞争,但最后,景雪变还是拿下了这部剧的移植改编。

当时坐在台下的剧团演员闫海燕,后来成为了蒲剧版的主演。此次来到上海,闫海燕回忆当年初看这出戏时的心情坦言:“当时看戏前我们都悄悄说,沪剧听不懂,咱坐一会就走,没想到看到后来根本走不了,连去洗手间都舍不得。”而最后,蒲剧《挑山女人》果然演到哪火到哪,即使在农村搭台,大白天不用布景不用灯光,依然能把观众看哭。

蒲剧剧照

闫海燕为此感慨:“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经典,我可能无法给你清晰的定义,但我可以给你一个介绍,《挑山女人》就是经典。”

面对这些想要移植搬演《挑山女人》的剧团,华雯表示,自己没有要过一分钱版权费,仅要求对方在说明书上写明“向上海宝山沪剧团学习剧目”即可。在她看来,这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契机,也是各地剧团对“上海出品”的信赖,也体现了上海文化的胸怀。

黄梅戏《挑山女人》将回到剧中原型的家乡安徽

有意思的是,最近安徽怀宁县黄梅戏剧团也开始移植《挑山女人》,日前还在创作排练中。该剧主演,也是团长的黄梅戏名家刘丽华说:“《挑山女人》的故事原型来自安徽齐云山,我们戏剧团把这个故事用黄梅戏重新演绎给安徽老乡,这事特别有意义。”

华雯也对黄梅戏的移植尤其感到意义特殊,“这出戏本就来自齐云山的故事,能够回到它的家乡,以安徽家乡戏的形式唱给汪美红的父老乡亲听,这也是长三角文化交流的成果。” 也因此,这一次她“亲自上阵”,手把手把这出戏传给了黄梅戏和刘丽华。

她最后说:“其他地方剧种之所以愿意来移植整部作品,说到底就是它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沪剧《挑山女人》到北京、河南、广西、山西、安徽、广东等地方都曾演出过,不管听不听得懂上海话,台下都‘哭’成一片,观众是真的喜爱和感动,他们的掌声、泪水和谢幕后迟迟不愿离去的身影,证明这部剧已超越剧种本身的局限。而这些地方剧种的改编,也帮助《挑山女人》长久地留在河南、广西、山西的舞台。”

电影《挑山女人》将启动长三角巡回演映

另悉,在此次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两场演出之后,根据该剧改编拍摄的电影《挑山女人》也将开启三省一市长三角巡回演映活动。

此次演映活动将于3月31日在沪启动,先后在南京、徐州、杭州、合肥、宁波、无锡等12个城市举行,6月14日抵达黄山,并于6月27日举行闭幕式。在展映前,主演华雯将率主演们为观众带来经典沪剧唱段,介绍沪剧剧种,用表演结合电影,让“上海的声音”走进更多地方。同时展映还将深入社区、学校,举行多样的“放映式”,传播上海文化,加强长三角文化联盟。

沪剧电影《挑山女人》曾摘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在内众多大奖,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第一部现实题材戏曲电影。

(原题为《五大剧种“挑山女人”相聚上海,上海出品原创“全国开花” 上海文艺界亮“红色家底”》)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