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用最小众的汉鼓演绎最经典的文化
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魏秧子
2021-03-29 15:05

一个汉鼓、一副鼓槌,鼓槌轻轻落下,鼓声余韵悠长。教室内空灵的鼓声与教室外的喧嚣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来这种听觉享受的正是中华汉鼓,演奏者则是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的学生。近日,记者来到罗外实验学校,跟这里的学生共同经历了一段“爱乐之旅”。

用汉鼓为音乐学习启蒙

上课前,来自初一年级的17位学生和老师先遵循古代礼仪行作揖礼,以示尊重。随后,指导老师赵贵罕带领学生演唱简谱,反复练习,直到找准音准。学生熟悉谱子后,在鼓面找到相应的音符,用鼓槌敲击,就可以进行演奏。

汉鼓的音色空灵,既有编钟的沉稳大气,也透着鼓乐的活泼。这是因为汉鼓的创造灵感来自西周时期的编钟,是钟与鼓的组合。从外形上看,汉鼓的形状像鼓,也像冰壶,鼓面上标注着高音和低音音符。汉鼓传承了古代的五声法,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对应简谱中的do(哆)、re(来)、mi(咪)、sol(唆)、la(拉)。

课堂上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汉鼓的新手,但演奏起来十分熟练。赵贵罕解释道,相对于其他乐器,汉鼓的音阶简单,演奏方式也较为随性自由,既可徒手拍打,也可用鼓槌敲击,所以简单易学。一般一首简单的曲子,学生只需要花2—3节课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不会因为复杂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望而却步。由于汉鼓具备音阶乐器的特性,对于刚接触音乐,想要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生也具有启蒙辅助作用。

在汉鼓曲中“穿越”古今

罗外实验学校的汉鼓课程始于2018年,课程的设置源自一次“偶然”。当时,学校正在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长张北常为大家写春联,正在读初一的卢玉莲在一旁表演汉鼓。张北常说:“这个乐器很特别,可以在学校成立一个汉鼓社团。”随后,学校联系到了中华汉鼓培训导师毛晖,经过精心筹划,罗外实验学校的汉鼓社团应运而生。

汉鼓算得上是当今最小众的乐器之一,但其文化内涵却不可小觑。毛晖介绍,中华汉鼓是根据西周编钟和汉代鼓的音色特点研发而成,其推广始于2014年。这是一门“年轻”的乐器,但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

在课堂上,毛晖会结合文化背景教授演奏技巧。她选用《蒹葭》《关雎》等取材于《诗经》的古曲,一边讲解如何演奏,一边向学生们介绍《诗经》的文化内涵。她还带领学生尝试演奏当代的中国民歌或流行歌曲,将传统乐器和流行文化进行融合。她会在演奏的同时加入古诗词诵读与礼仪知识学习。古有编钟乐,今有汉鼓曲。毛晖带领学生身着汉服,一边演奏汉鼓,一边唱诵古诗词,在古朴的乐声中完成一场“穿越”,将传统文化以最“动听”的形式重新呈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宽容,使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二年级的韩世成说,这是汉鼓带给他的改变。正是因为学习汉鼓,现在就读初三的卢玉莲喜欢上了中国传统音乐,并开始了马头琴演奏的专业学习。

据了解,罗外实验学校汉鼓课程开设3年来,为200多名学生打开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汉鼓社团也积极参加各项文化传播活动和赛事,获得多项荣誉。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

(作者: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魏秧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