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看守所女子管教分队:照亮在押人员的回归之路

龙岗融媒 尹萌
2021-03-25 10:00
摘要

高墙林立,电网密布,环境封闭,人员复杂……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铁面柔情的巾帼女警,她们像一缕缕阳光,照亮在押人员的回归之路,温暖她们迷途的心灵。她们就是龙岗区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的女警们。

高墙林立,电网密布,环境封闭,人员复杂……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铁面柔情的巾帼女警,她们像一缕缕阳光,照亮在押人员的回归之路,温暖她们迷途的心灵。她们就是龙岗区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的女警们。

在龙岗区看守所,这支由15名女警组成的女子管教分队管理着约500名在押女性,不仅要管她们的日常生活,敦促她们知罪认罪,更要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每位女性都是坚强与柔软的综合体,这15名女警将这份默默无闻的工作做出了成果与温度,展现了女性的飒爽与柔情。

柔情女性

关注每一个失去自由的灵魂

龙岗区看守所在押人员刑期长度一般在6个月——5年之间,但不论刑期长短,大部分女性在押人员刚来到看守所,都会产生应激反应。

龙岗区看守所女子管教分队部分队员。

“失去自由对于一个人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女性在押人员当中,冲动犯罪和情感犯罪的比例比较高,失去自由和情感冲击双重压力下,情绪问题往往十分突出。”袁馨是看守所过渡仓民警,对这一点她深有体会。此前,在袁馨所管理的过渡仓里,来了一位患有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的女性—李梅(化名)。为了让李梅吃下饭,袁馨想了很多办法,不仅少量多餐,还要想方设法了解观察,确保她一旦呕吐及时补餐。考虑到李梅的症状根源在心理,袁馨还组织李梅的熟人写信安抚鼓励,帮助她渡过难关。

从事这份工作5年来,袁馨从面对在押人员不敢管、不会管,到现在摸出了自己的门道:“在过渡仓,让在押人员认识秩序很重要,可对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性,不能一味用强硬手段,还要从生活和情感上关心她们。”

这句话也是龙岗区看守所女子管教分队长黄海涛常说的话。作为一名从警20多年、在看守所工作7年的分队长,黄海涛坚持与每一位新进仓的在押人员谈心。为了做好这件事,她还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专业知识有作用,真心倾听也很重要。走到这一步,她们心里的遗憾很多,任何一点尊重都能够让她们感动。”一次,黄海涛在与新进仓的中年女性谈完心、送其回仓时,对其他在押人员说了句“她刚进来,身体不好,你们要多关心她”,短短的这句话让那位中年妇女流下眼泪。

坚强女警

疫情当中不为人知的坚守与奉献

去年年初,疫情来势汹汹。为保安全看守所实事封闭管理,管教以“21天在岗、21天定点隔离、21天回家休息”的方式轮值。这意味着,女子管教分队的女警们每次离家都要在42天后才能回去。

接到这个消息时,女警梁雪梅还在哺乳期,为了坚守岗位,她生生给孩子断了奶。习惯了跟妈妈同睡的宝宝,因为突然见不到妈妈而夜夜哭闹,梁雪梅身为刑警的丈夫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得整夜地抱着孩子走动。与此同时,身在岗位的梁雪梅也不好受:“想孩子,想得夜里睡不着……”听到梁雪梅这句掏心窝子的话,坐在她身边的黄海涛、袁馨和钟丽云齐齐红了眼眶。

女子管教分队队员在线给队员上课。

记者一问才知,袁馨和钟丽云家里也都有年幼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别离煎熬着她们年轻的心。黄海涛的孩子去年夏天面临中考,队员们都劝她休假回去照顾孩子,但考虑到队员们两组轮班,人手不足,黄海涛始终坚持在岗。

这边顾不上照管自家孩子学习,那边却始终没放松过在押人员的学习。黄海涛带着队员在看守所里办起了文化起航班和家长课堂,还定期开设法律课、心理课等。近两年来,她和队员们自费给在押人员购买书籍,已经花费了一万多元。

“希望她们在这里关押的时间没有浪费,学习文化、学习自我疗愈的方法。”黄海涛告诉记者,有位陈女士在押期间上了家长课堂,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陈女士还通过黄海涛送给她的心理学书籍,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出狱后,陈女士尝试创办家庭教育工作室,目前项目已经走上了正轨。黄海涛颇为激动地说:“前不久,她来信告诉我自己创业的事,我真的好替她高兴!虽然曾经触犯法律,只要知罪认罪、接受教育,还是能够回归善良,从头再来!”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尹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