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罗湖 有爱无碍” 罗湖区人大代表视察洪湖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通讯员 梁天纵
2021-03-24 12:01
摘要

3月23日上午,在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会茹的率领下,罗湖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联合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组织卢旭蕾、张庆杰、王贤华、沈穗、邓梦盈、赖定益等省、市、区人大代表视察了洪湖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公园无障碍设施覆盖程度如何?公园的楼梯能否改造为缓坡道?有没有规划方便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行走的桥梁?”3月23日上午,在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会茹的率领下,罗湖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联合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组织卢旭蕾、张庆杰、王贤华、沈穗、邓梦盈、赖定益等省、市、区人大代表视察了洪湖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区城管局、笋岗街道人大工委、区残联、洪湖公园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挂念着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多次讲话中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

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当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为深圳实现“弱有众扶”,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提供的法治保障,罗湖区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

位于罗湖区闹市中心的洪湖公园,是一个以荷花为主题,以水上活动为特色的市级综合性公园。每年初夏,百亩荷塘荷花盛放,吸引大批赏荷的游客纷至沓来。但是,由于公园建成时间早,园内服务帮助于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出行和使用的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存在改造滞后、建设标准规范不完善、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使得这部分特殊人群无法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在视察中,代表们通过实地踏看,徒步环绕洪湖公园一圈,每到一处,视察组成员都一一驻足,细心倾听讲解,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查找不合理之处,并与相关部门同志一同分析原因,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区人大代表、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观察员王贤华走上无障碍设施亲身感受了一番后说:“无障碍设施与每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相关,比如公园里的坡道除了残疾人会使用外,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也会使用。无障碍环境是大众需求,而不仅仅是小众需求,应该是标配、通配。”

“老人家,您是怎么过来的啊?”在公园内视察过程中,代表们恰巧遇到了坐在代步车上腿脚不便的老人。“我是绕了一大圈过来的。”老人答道。针对这一情况,有代表随即在现场发问:“景观天桥的台阶太多,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很难通过,这方面的改造措施是什么?”“在去年底向市政府申报的洪湖公园品质提升工程方案中,从生态、文化、功能上对标罗湖区新定位,打造洪湖绿核新形象,规划中我们准备建设与路面高度平齐的桥梁,完善公园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通行,但计划方案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洪湖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答道。在视察过程中,代表们走遍公园每一个角落,与洪湖公园管理中心和市城管局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对话、发问,把意见、建议积极传递给公园建设管理方。

“无障碍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要带着情怀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这是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需要,是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是残障人士的需求,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改造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会茹在视察现场强调,公园建设管理部门要广泛倾听残障人士及弱势群体的呼声和诉求,高标准规划设计无障碍设施,补足缺口短板,为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更全、更优的无障碍设施,服务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成为平等参与社会的主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为维护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区人大将在无障碍领域深化人大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协作机制,重点监督纠正出行、办事、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在无障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并助力罗湖区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通讯员 梁天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