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我国首个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出席揭牌仪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这次新冠肺炎出现了“长阳”“复阳”、二次感染,病情比非典复杂多了。但用中医药治疗复阳少,因为中医从湿证入手来解决。
“解决了湿证,很多疑难病就解决了。”张伯礼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中医认为是湿毒疫。它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湿性黏腻,所以它不是自己发病,往往是带着几个致病因素一起发病;第二,病情复杂多变;第三,病程长,绵延难治。从治疗上来看,即使治愈了还是会有一些后遗症状。所以中医治疗是从湿证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之所以复阳的少,主要是因为中医治疗把“痰”彻底清除,排痰化痰,没有痰就没有复阳。他表示,研究湿证很有价值和意义,研究好湿证,很多疑难症的研究都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据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湿证是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核心证候,具有起病隐匿、缠绵难愈、累及多脏腑器官的特点。特别是在岭南地区,湿邪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高发因素。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以“从湿论治”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湿证系统性研究,有可能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的系列难题。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围绕中医湿证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全链条研究,基于岭南,辐射全国,做好顶层设计,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产出成果。
(原标题《我国首个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穗揭牌,张伯礼揭秘中医药治疗新冠复阳少原因》)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