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马峦街道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打通线上线下民生诉求。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指尖滑动,上传问题,第二天事情就解决了!”看着门前刚“上岗”的新井盖,此前饱受老井盖噪音困扰的坪山居民曾庆达喜上眉梢。“遇事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就找‘@坪山’。系统帮你给部门‘派单’,还能查询办理进度,点赞!”
“@坪山”是坪山区民生诉求系统的微信端入口,已成为坪山群众反映诉求的主流渠道。民生诉求系统是坪山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党建引领、源头治理,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上线以来经过四轮改革,累计受理民生诉求事件13万宗,办结率99.98%,近一半事件一天办结。
民生诉求更快解决
民生诉求得以快速办结,背后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机制保障。
为更好解决群众的“急忧愁盼”,坪山区民生诉求系统将151个线上民生诉求受理渠道整合到三个主渠道,并主推“@坪山”入口,实现集中受理、统一分拨、协同处置、多元共治。广场舞噪音要找谁?环卫设施破损怎么反映?人才引进政策有哪些……群众关心的大小事,通过民生诉求系统,就能一网通办,快速找到有关部门回应。
要实现一网通办,关键在于建立“一网统管”职责清单。
“为细化制定‘一网统管’职责清单,在开发民生诉求系统时,我们就征求了各部门意见,还推动机构编制部门全程介入,从源头上厘清、判定各类事项的部门职责。” 坪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锴表示,目前该清单已涵盖市容环卫、安全管理、环保水务等4级19类1285项事件,实现职责清单化、条目化、法定化。
大数据专家涂子沛认为,坪山区民生诉求系统的最大亮点正在于精细化。如居民反映较多的噪音事件,已经被细化分为29类,光是社会生活噪音就能分出装修噪音、空调噪音等十多类。
“以前政府投诉渠道多、标准不一致、系统不统一、时限不一样、反馈良莠不齐,如今每一类都有处置责任主体、法律依据,而且都有处置时限要求和处置标准,能够精准、高效地解决民生难题。”涂子沛表示。
社区实现减负增效
社区是离民生诉求最近的地方。
2020年,坪山区把民生诉求系统延伸到社区,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下沉区直部门社区服务事项88项,扩充“一站式”办事窗口服务事项215项,设置政务一体机在线办理事务176项,打造社区 “一站式”公共服务和诉求受理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
“居民现在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反映诉求,即使是非社区事权,工作人员也能帮助将诉求录入,由系统‘秒推’给相关部门,实现全流程办理。通过实行‘一网通’,打通线上线下民生诉求。”坪山区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说。
在马峦街道坪环社区智慧中心,社区党委书记王振正通过“一网通”系统查看辖区动态:居民反映的偷倒垃圾案件已分拨给责任部门,网格员又拆除了一个直排式热水器…… “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2月底,我们社区累计立案4577件,处置数达到4565件,办结率达 99.7%,群众满意率高达92.3%。”王振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由网格员上报的案件处置时间现缩短至3.83个自然日,效率提升1.5倍。
系统还组建了社区治理数据库,赋能社区管理人员,让社区党委也有“千里眼”,实现全域实时感知:想知道工地是否违规施工,无须派人到现场,只要调取摄像头便一清二楚;想知道“三小场所”是否有火情,先看看感烟火灾探测器有没有发警报……“一网通”成为基层治理的指挥系统、工作系统和预警系统,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强大脑”。
服务更加主动、精准
如何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更好服务群众?坪山区依托民生诉求系统,将方方面面的民生诉求集中起来,从每一个个案、从大数据统计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
记者看到,在“一网通”系统的大屏幕上,市容环卫、规土城建、劳动社保等各项内容的案件数量和占比一目了然,通过对案件内容的分析,可以直观反映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痛点。
“业主投诉小区未及时清理垃圾,导致细菌滋生、臭味扰民(13人14宗)……”“自幼儿园录取结果公布以来,共受理幼儿园入学事件xx件……”每天阅读这样的民生诉求早报,已经成为坪山区领导的习惯,方便提前介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通过建立‘一网统管’系统,对海量数据快速收集、筛选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发现基层治理的规律性问题,让基层决策更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胡锴表示。
如今,坪山区民生诉求系统还建立了“民情联系会”“政务服务零距离”等线下沟通机制,开展有奖征集等线上互动活动,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联系,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让群众给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打分,检验各部门提供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坪山 解决群众“急忧愁盼” 上线以来累计受理民生诉求13万宗,办结率99.98%》)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林夕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