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石井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构建“大应急格局”为总目标,健全完善“防”与“救”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落实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将防疫与应急管理工作“两手抓”,各部门既主动作为又紧密协作,全力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为辖区的发展突破保驾护航、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加强统筹,压实应急管理监管责任街道领导班子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统筹,亲自抓、亲自部署,每周编制《石井街道安全工作周报》,每周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并适时下达《安全工作指令》,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时限、责任等,共编制《石井街道安全工作周报》34期,发文51份,召开安全工作会议26次,议事61项。
为提高安全隐患整治效果,推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闭环机制,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实行登记、整改、复核、销号的闭环管理,做到安全检查有痕迹、安全隐患有记录、问题整改有结果,切实消除各类隐患。
▲开展“雷霆2020”安全整治联合大行动
稳定经济,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为稳定辖区经济形势、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将防疫与安全管理工作齐头推进,分阶段、分重点开展工作,累计出动900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成立7个复工复产小组,每日扎堆基层一线,指导帮助辖区企业恢复生产秩序。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向企业负责人推送惠企政策,收集企业劳资状况和经营困难问题等,并及时协调解决。
共向辖区51家重点企业发放口罩7000余个,收集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达500余项。与此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管理方式强化管理。安排线上专人与企业对接,及时掌握企业员工信息(体温、行程、去向等),特别注重中高风险地区来石井人员和跨境司机的管控。辖区跨境司机在册人数199人,其中内地有固定居所人员有45人,累计往返888人次,未发现感染人员。成功处理欧姆龙员工疑似病例、银凯动力员工疑似病例等事件,辖区企业零确诊病例。
同时,对“三小场所”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督促257家密闭式经营场所在入口处显著位置张贴“粤康码”,有序组织到访人员扫码登记,同时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和巡查。
规范管理,确保辖区企业生产安全针对工矿企业,采取动态排查方式,结合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状况,每月分析评估、重新评级,增加等级C、D企业的排查频率,有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工作。针对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与城建办建立联动机制,常态化联合开展建筑领域安全检查,减少重复巡查,提高巡查效率。另外,在法定节假日、年底赶工等特殊节点,加派人手巡查、开展夜查等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检查。
▲开展安全整治联合大行动
同时,运用“约谈+责改+处罚”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是以约谈督促整改。采取隐患先曝光警示、再约谈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方法,以约谈促进主体责任落实。二是以处罚倒逼整改。针对少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处罚力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20年立案12宗,环比增加10宗。
强化监管,逐步完善消防管理体系
★ 构建联勤联动消防体系。将消防安全打造成齐抓共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 将街道一线力量下沉到社区,与社区原有安全力量进行整合,形成一支全新的治理队伍。
★ 推进智慧消防和物联网建设,将辖区“三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信息录入系统,逐条逐项进行解决,并及时调整场所等级,按照分级分类要求进一步跟踪督导。同时,安装300套联网式红外感应设备和200套烟感器,对“三小场所”实行动态监管、对人员和烟(火)实时监控。
★ 成立一支具备对法律法规、防火巡查、隐患处置等业务能力齐备的消防网格员队伍。
★ 建设26个电动自行车雨棚,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充电安全风险。
▲加装电动自行车雨棚
多措并举,提升辖区道路交通品质
★ 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坪山管理局共建坪山交通示范区,开展石井街道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第一批共15个项目涉及三方面(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完善慢行系统、提升道路品质)。
★ 全面开展电动二轮车备案工作,辖区居民提交备案总数7423,已生成号牌数7285,已安装号牌数7137。
▲开展电动二轮车备案工作
★ 配合学生返校工作专班做好辖区学校外围安全防控工作,共计保障深高东校区和深圳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约6800人次学生及时、安全返校。
★ 在将金田路新曲段改为向东单行车道并放置水码隔离临时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该卡点运行至今,共计劝导逆行车辆2460车次,劝导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5206车次,劝导未戴安全头盔2826人次,登记过往泥头车2388车次。
严格要求,有序推进“三防”应急工作
★ 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三防工作机制。重新调整街道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负责人,发放社区工作站责任人和三防转移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共计127张,为三防责任人履责提供工作指引。
★ 优化预案,加强队伍建设及物资筹备。梳理完善《石井街道三防会商预警制度》《石井街道三防值班值守制度》《石井街道三防汛期巡查制度》等制度。建立了临灾转移“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特殊人群临灾转移人员台账,共9人。进一步优化防汛防风预案、重点隐患区域一页纸预案4份,建立灾害行动方案4份,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 严守林地安全,全方位落实森林防灭火措施。充分发挥林地岗哨作用,定期开展值守抽查,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对辖区山林进行划分,林业组成员每周对辖区林地安全隐患整体排查,每月对森林消防蓄水池和森林消防水桶排查。同时,加强培训和宣传。开展巡防队员培训工作,每周、每月对巡防人员进行队列、体能以及灭火器具的操作培训;开展森林防火知识专题讲座“进社区”,建设一批竖立防火语音提示杆、防火宣传警示牌,全面提高辖区人员的森林防火意识。2020年开展山林巡查工作出动4830人次,1733车次,登山登记约8560人次,发现整改隐患20起,开展森林防火应急演练3次。
★ 严格落实值守制度,深化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三级值班制度,24小时在岗在位,要求各社区相应启动24小时“三防”值守工作,形成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防”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预警信息全覆盖。2020年安全转移206人次,安置39人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汛期,对辖区内7条河道进行巡查,辖区瓦房老屋共242处,均树立危房警示牌,部分危房拉警戒线设立危险区域。
▲夜查行动
常抓不懈,从严从实规范值班值守
★ 进一步完善街道值班值守工作。印发《关于开展“行走石井”主题月活动的通知》,推动街道值班干部深入一线,广泛联系服务群众,全面了解街道相关情况,深化作风转变,提高履职能力。
★ 规范值班值守工作。印发《关于特别防护期加强值班值守工作的通知》《节假日严格值班值守的通知》,明确值班人员工作职责,规范街道值班值守各项工作环节。
★ 科技强安。运用智能预警“大喇叭”系统,配备应急卫星通信终端,形成反应迅速、机动灵活的应急保障体系。
(来源:坪山区应急管理)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