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何凡
2021-03-11 07:56
摘要

改革、创新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希望深圳勇于探索出一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以改革创新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

“全国两会审议讨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多处提及深圳,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充分表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不单单是深圳自身的工作,而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的历史使命。国家将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广东也将举全省之力予以推动。”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创新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希望深圳勇于探索出一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以改革创新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

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路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夏成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深圳要扛起开好局、起好步的时代责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聚焦“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目标”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加快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一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路径。

他指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验。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踏上新征程,深圳要以先行示范区的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而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赋予了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助力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为全国探索经验。

他建议,深圳要继续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的全面先行示范,开展科技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首位,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夏成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下一步,希望深圳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他指出,深圳应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质提效。特别是应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系统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希望深圳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他还建议,深化深圳与港澳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推动前沿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先行示范

“深圳科技研发投入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大、集聚度高,产业应用技术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夏成指出,今年政府报告强调,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希望深圳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并重,抓紧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在推动前沿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方面先行示范。

他说,下一步,深圳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作用,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并重,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能级,抓紧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际一流大学引进和培育,打造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夯实高级别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基础,推动前沿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生态。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何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