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针对水污染这一最大发展短板和民生痛点,深圳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并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为保障水环境实现稳定达标、长制久清,2019年起,深圳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进小区”,推动水污染开展“源头治理”。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从点到网、从网到厂、从厂到达标排放的全链条、全覆盖、精细化排水管理新模式。
宝安42区:31家经营性排水户排水许可全覆盖
宝安排水新安分公司工作人员使用QV潜望镜检测排水管网
两名队员打开井盖,向井底伸入QV潜望镜,宝安排水新安分公司QV巡查组组长魏文通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就清晰地显示出排水管网的内部情况。这些数据将实时录像,最终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片区管网的基础资料留存。
这是记者日前在宝安区新安街道42区采访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看到的场景。而魏文通和同事们日复一日,每年要检测3000公里的排水管网,几乎相当于从深圳到哈尔滨的距离。
宝安排水新安分公司副经理曾日宏介绍,42区位于新安街道安乐社区,现有住宅楼140多栋,常住人口8000多人。2019年7月,42区完成了雨污分流工程整治,2020年我市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全面开展后,当年6月该片区排水设施运营管理责任从股份公司移交至专业排水公司。“我们入驻后,系统梳理了现状排水设施,开展排水管网排查、检测、清淤和测绘,整治破损、封堵、淤积等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并配备充足的人员、设备、车辆来加强排水设施的管养和维护。”
“排水管理进小区工作给社区面貌带来了新提升。”新安街道安乐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黎文滔介绍,以前的排水工作由当地股份公司自行管理,投入不足,专业运管能力也有所欠缺。“比如,以前某个楼栋排污管堵了,就只来疏通那栋楼的管道,很难做到全面排查和管养;社区里很多井盖老旧,车子开过有异响、跳动,材质承载力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在这些问题再也没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42区范围内有经营性排水户31家,其中餐饮店27家,美容美发店4家。宝排公司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建立排水户动态管理台账,指导排水户正确设置预处理设施、接驳纳管及办理排水许可,并录入深圳市排水户管理系统。现在这些排水户全部办理了排水许可证,雨污分流成效有效地得到巩固。
福田梅兴苑:老人安心遛弯孩子放心玩耍
梅兴苑小区位于福田区上梅林梅华路,是拥有南北两区15栋楼宇、1200多户居民的大型小区。虽然周围配套齐全,交通购物都很便利,但小区里老旧的排水设施一度让居民头疼。
2013年从东北移居深圳带孙子的于长义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的井盖老化严重、许多都合不拢,有的踩一踩就似乎要翻过来,这让有小孩的家庭十分担心安全,老人遛弯、散步也得时刻留意。社区里还有两处雨水管道坍塌,排水能力大大受阻,两处雨水口一到暴雨天就往外冒水。“我曾向物业反映,可是物业也苦于没有维修经费,没有办法大修。”
小区管理处主任助理陆胜也表示,物业对居民的诉求高度关切。可是,梅兴苑小区早在1995年就已经建成,设施老化严重,管理费偏低,平时屋顶漏水等必修不可的工作都捉襟见肘,因此对于排水问题也只能延缓。
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为梅兴苑新装的雨水篦
排水管理进小区为梅兴苑这样的老旧小区带了切实福利。2020年8月,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正式进驻小区。工程师孙经纬介绍,排水管理进小区后,共更换了18套雨污水井盖,10套雨水篦,修复管道坍塌两处共46米;减少小区雨水系统污水混流水量200方/天,彻底实现了雨污分流。
现在,小区内孩子们可以尽情玩闹奔跑。于长义感慨道:“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臭气和安全隐患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真的要感谢政府启动排水管理进小区行动,给咱老百姓办实事!”
保障水污染治理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小区排水管网是治水工作的末端。这些毛细血管是否畅通,直接关乎治水工作的成效,也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圳市排水管理处处长李心立向记者介绍,过去,小区排水管网多由物业公司运维管养,受专业能力限制,错接混接、管网缺失、管网淤堵情况普遍。深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2019年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2020年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商业服务区、工业物流区等建筑小区共用排水设施全部被纳入排水管理进小区范畴;同时,印发实施方案和7个配套文件,明确采取财政出资、政府委托方式,将小区排水管网交由专业排水公司统一管理。
排水管理进小区推行后,通过摸底调查、老旧管网修复、日常管理和巡查,补齐过去短板和欠账。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投入2万多人次、各类设备3200多台,完成近2.1万个小区的移交接管和1.8万个小区首次进场工作,测绘管网4.3万公里、检测3.3万公里、修复约170公里、清疏30.7万立方米,解决了排水管理难题,保障了正本清源和水污染治理的成效。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