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指示精神,龙华区部署打造“奋斗之城”庆祝建党100周年十大项目,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贡献智慧力量,推动党建引领奋斗文化成为龙华精神内核。
一、打造奋斗党课
以“四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推出“红船精神”党课、“向奋斗人致敬”党课、“三代人共忆初心”电影党课、音乐党课、长征精神党课、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情景党课、“百年铸伟业 奋斗绽芳华”舞台剧党课等特色党课,教育引导全区党员树立奋斗意识,积极投身“奋斗之城”建设。
二、建设奋斗物理文化空间
打造“一街道一奋斗者广场”、奋斗文化圈、奋斗文化记忆馆、奋斗者影像馆、“大国工匠”博物馆群、市人才研修院龙华分院,塑造有理论学习、有沉浸体验、有生动实践的奋斗物理文化空间,充分发挥空间的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和情感熏陶作用,持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
三、打造奋斗教育体系
采用专题电视片、口述史、奋斗课程等多种形式打造全方位奋斗教育体系。一是高标准配合市委组织部拍摄建党100周年宣传视频,展现1921年至今100年来党的奋斗历史,创新历史呈现方式,以情感唤起共鸣,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史洗礼。二是拍摄一系列“奋斗者说”口述史,用系列专题片,充分展现新时代龙华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使命,以奋斗者引领更多的奋斗者。三是打造“一奋斗者广场一奋斗学堂”,把区基层治理学院作为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特色分院,开发个性化、差异化课程体系,针对干部、人才、产业工人,不间断开展奋斗者培育工程。
四、开展“为民”“便民”“安民”奋斗惠民工程
实施“为民计划”。为民服务,为民解忧。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最需要的用工招聘、社保医保、安全隐患排查、反诈骗宣传等民生项目,开展“党徽耀龙华,为民办实事”主题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新型民生微实事、为民服务“双问行动”等系列服务。
实施“便民计划”。智慧便民,用好“i社区码上办”、龙小智掌中宝、美团生活智能服务供需地图等线上系统,绘好党群服务热力图。阵地便民,在全区建成100个党群服务V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歇脚屋”;用好深圳北站国际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服务。设施便民,建设10个暖心柜、10个关心下一代小书库,成立暖心基金。
实施“安民计划”。深化与市委党校心理能力提升中心、市心理卫生健康中心合作,在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安心学院,在各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安心驿站,在党群服务V站搭建安心小屋,配备一批心理咨询师。
五、开展奋斗破难“双百行动”
结合建设数字龙华、区一届五次党代会报告主要任务,开展“学史力行,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优秀案例评选”,梳理100个工作任务清单,组建100个攻坚小组,逐一揭榜挂帅,以“双百”攻坚解百难、破百难,挖掘培养一批冲锋陷阵的“闯将”“尖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六、开展“同追梦·共奋斗” 结对共建
举办“中国品牌社区论坛”。深化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邀请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北京朝阳安华里社区等,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主题,共同举办“中国品牌社区论坛”。配合举办“扶贫工作论坛”。高标准建成开放式扶贫街区党群服务中心,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推动龙华与东兰、凤山等地区结对共建,举办“扶贫工作论坛”。
七、打造奋斗IP
打造高铁“奋斗者”号,发布一批凸显汉深双城联动、携手奋斗的公益广告、公益广播。打造有轨电车“奋斗者”号,在车厢、接驳站灯箱等设计制作“奋斗”主题宣传,营造浓厚奋斗文化宣传氛围。
八、推出《奋斗》党建刊物
聚焦党建引领奋斗文化之城建设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策划制作系列刊物,着力打造全新的奋斗文化党建宣传阵地。
九、开展奋斗文化课题研究
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系统梳理和总结党建引领的奋斗文化,完成“党建引领奋斗文化实践与探索”课题调研,以适当形式发布。
十、开展“致敬奋斗者”主题活动
推出“胜利碑下忆初心”情景剧,举办奋斗者广场集中启用仪式,以集中启用仪式开启“新奋斗”。以区委组织部庆祝建党100周年方案为核心,18个基层党(工)委围绕以“致敬奋斗者”为主题,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形成“1+18+N”建党100周年活动清单,适时开展评比活动,以评促建,营造浓厚庆祝氛围。
编辑 关越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