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明建议,清除营商环境中的隐性壁垒,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创业,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继续改善营商环境。” 熊建明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绩。五年来,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逐年减少,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减税降费累计可达7.6万亿元左右。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入新发展阶段,应用更优的营商环境为发展赋能。
熊建明建议,持续清除营商环境中的隐性壁垒。比如制定全国统一的涉企收费清单,清理和减少涉企收费;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区分企业和企业家法律责任;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出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提要求、划界限。
去年8月,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条例变通公司法,允许在深注册的科技企业可实施“同股不同权”,以保证科技企业原始股东、以及其他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的股东,可以以较小的持股比例对公司拥有控制权。
熊建明认为,深圳的先进做法应该向全国推广,建议修改《公司法》,允许科创型企业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即创始股东可以设置特别表决权,在公司章程中约定表决权差异安排,在普通股份之外,设置拥有大于普通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别表决权股份。符合有关上市规则的,公司股票可以上市交易。这样有助于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鉴于去年以来钢、铝、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熊建明还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监管和价格平衡机制,坚决打击乱涨价行为。同时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的采购供应能力,确保国内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编辑 关越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