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第一天,深圳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迅速吸引全国目光。
2018年以前,深圳只有500台AED的配置。但3年来,深圳已经配置了5000台。
深圳配置的AED设备已经成功抢救了23例病人,挽救了23个家庭!
深圳还规划未来5到10年,达到每10万人配置300台的国际标准。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点赞深圳急救工作。小政还留意到,今晚播出的《新闻联播》,也对敖虎山的发言进行了关注报道,深圳经验又一次成为示范。
2018年两会上,敖虎山手提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走上“委员通道”,呼吁普及心肺复苏培训,推广其在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的普及。今年3月4日,他再次走上“委员通道”,又一次为普及心肺复苏发声。敖虎山表示,3年来,在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心肺复苏普及推广取得了非常喜人的进步。
与此同时,敖虎山还建议,将每年的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从国家文化、民族意识层面重视心肺复苏和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族的应急响应能力。
小政了解到,在社会共同关注下,我国部分城市AED的布点正在重要公共场所快速密集铺开。
而在深圳,公共场所安装AED达到5500台,覆盖率全国第一,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 并配备“AED导航”系统可进行一键查询。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每年至少安装2000台AED,5年将安装AED至少1万台以上。按1:10的比例培训初级救护员,已培训35000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已参与急救。至于AED助力救人,在深圳已从最早的“创造奇迹”成为“司空见惯”。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