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涵养许党报国的“功成”情怀

深圳智慧党建微信 晋玉东
2021-03-03 12:21
摘要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亟需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干部奋勇争先、主动作为,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许党报国的“功成”情怀,永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亟需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干部奋勇争先、主动作为,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许党报国的“功成”情怀,永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砥砺勤勉,厚植“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功成必定有我”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是一种使命感、事业心和共产主义理念,彰显的是责任、诠释的是担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张小娟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生前都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践行“许党报国”的担当誓言。身临百年大变局的我们,越是艰难困苦,越要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担当使命感,敞开敢为人先胸怀,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接好时代“接力棒”。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主动到吃劲岗位、艰苦岗位锻炼,在缺陷中补短板、在极致中求突破,在真刀真枪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夯实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力。

鞠躬尽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一年、一个任期内圆满完成。“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要考虑我在干事中得到什么,而是要考量我为事业付出了什么,不仅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更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隐绩”。全国优秀党员、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40余年扎根边疆教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把对党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无私实践;楷模夏森,14岁投身革命,离休后靠省吃俭用积攒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身处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洪流中,广大年轻干部要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的定力,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将本职工作置于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把胸怀理想抱负变成为群众谋实事的行动,脚踏实地干,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当无名英雄,始终履好职、尽好责,坦荡无私、拼搏奉献。

苦干实干,永葆“功成时不待我”的奋进姿态。成绩固然喜人,但脚步不能停滞。“时不待我”是一种效率,更是一种精神,意味着闻鸡起舞、争分夺秒,风雨无阻、永不满足,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精气神”。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使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4000元;楷模毛相林,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铸就“下庄精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置身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要答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课题,时刻保持时不待我的精神状态、决心毅力,人“在”岗位、心“在”状态、身“在”战场,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增强斗争精神。要按下攻坚克难“快进键”,埋头苦干、实干、快干,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努力向人民交上一份新的更加优异的时代答卷。

编辑 詹珊珊 审核 刘杰

(作者:晋玉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