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武:赤子之心蕴丹青笔墨
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18-06-03 22:51

他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另类传奇画家,被称为蒋兆和、方增先等大家之后水墨人物画的另一座艺术高峰;他大隐深圳三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绘画,发誓“画不出奇画到死”;他是大名鼎鼎的“长安画派”代表人物,1985年南下来深圳后,成为深圳早期的艺术文化事业的“奠基人”。

他就是艺术大家王子武。他于1936年10月生于陕西省。得到著名画家石鲁的倾囊相授。他擅长人物、花鸟,偶作山水。画风严谨而洒落,不拘成格,用笔用墨自具特色。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千锤百炼方为钢

生在浓缩着周秦汉唐文化精华的关中之地,让王子武自小就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据他的女儿王小燕透露,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在艺术方面的天赋。“我父亲小时候喜欢在地上画画,看见动物便画动物,看见什么便画什么。此时艺术的种子已经在他内心生根发芽。”

即使在绘画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王子武却没有懈怠,反而更加勤奋刻苦,像一艘小船一头扎进了中国艺术的汪洋大海,自由遨游。

热爱是最好的驱动力。一心想从事绘画艺术的王子武后来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专攻山水画。为了展现他理想的山水,他夜以继日地看画册,临摹,往往一看就是几个钟头,完全痴迷于艺术的天地;他也喜欢一个人到处写生,足迹遍及峨眉山、黄山等祖国的名山大川;他钟爱一个人独行,在“师法自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他认为,在学习写生之前,认真阅读和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熟悉和掌握传统的造型规律以及用笔、用墨、用水等技法方面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中国的城市中,王子武对北京一直怀抱着深厚的情愫和热爱。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财富让王子武心向往之。他认为北京的一草一木都是文化。他曾经多次来到北京,从中汲取营养。

王子武最喜欢去的是故宫博物院。自故宫博物院早上开大门,到晚上关上大门,王子武可以在里面待上一天,饿了就啃几口自己带的馒头。这样的条件他不觉得苦,反而开心。能与古代绘画大师神交,从中有所学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儿。

正如大文豪歌德所言,热爱与志向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心存高远志向让王子武身上始终带着一股子韧劲。有一次他去长城写生,当时正值寒冬,他的手脚都冻僵了,拿不起笔。可即便如此,他也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去坚持,完成了写生。

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南小巷的十几平方米的陋室里,王子武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曾经很差。王小燕回忆说,当时因为家里很小,没有作画的地方。孩子们往往一起床,父亲就把铺盖卷上去,把床板当作画案。即使在生活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王子武毅然在坚持,下苦功,终有所成。

王小燕透露,她父亲每天坚持练三小时的字。没有宣纸的时候就在报纸上写字。他爱纸如命。后来条件好一些,虽然家里有很多练字的纸,但他坚持在写过字的纸上一遍一遍书写,直到纸被写烂了。王小燕说,“父亲是节俭的人,舍不得去浪费。”

生活中,王子武喜欢猫、狗等小动物。他也曾为了更好地画青蛙,亲自养了青蛙方便观察。王子武的青蛙,神形兼备,寥寥数笔之间就勾勒出青蛙活灵活现的样子,堪称一绝。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香如许。纵观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无一没有经过刻苦勤奋。王子武沿着中国顶级艺术家的成就之路,可谓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上下求索,融贯中西

20世纪的中国画,最引人注目者当首推人物画。这个曾在汉唐主宰画坛,到了元代渐趋衰落的画科,在20世纪又重放异彩。一些艺术家在彼时就中国人物画展开了不同的探索。虽然道路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他们开始贴近人生,关注现实,关乎人间冷暖的现代人物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现代人物不仅入画,而且有了别样的画意。

王子武在西安美院学的是山水,但他对人物画却情有独钟。这源自他对人物有兴趣,喜欢观察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用洗练精准的笔墨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是他的趣味所在。从关中道上的老农到白石老人,从女儿小燕到大师蒋兆和,从曹雪芹到张大千,从渔民到劳动人民……无数栩栩如生的人物见诸王子武的笔下。

王子武的写生人物画首先以富有感情而引人注目,画工人、农民或知识界人士,需要艺术家与描写对象真切的感情交流,除了他们相互之间的黙契和配合外,更重要的是画家对描写对象释放的理解、同情和赞赏,这种感情会在画家的动作中表现出来而形诸画面。这就是王子武所说的:“要画好人物,首先对要表现的对象须有强烈的感情和表现的欲望,才会笔墨之间有情有义有内容。”

王子武善于精准把握物象形体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画笔墨晕化的写意特性。他画人物写生,主张力求将对象表现得朴实自然,着力于神态、情绪的体察与刻画,使其淋漓于纸上。他对表达对象有着细腻敏锐的观察,才会使得笔墨之间有了精气神。

人物难画,画出神采难上加难,为什么王子武的人物画如此出类拔萃呢?原来,博采百家众长为己所用正是王子武的取法。对于王子武来说,从来没有门派之别,凡是好的,精华的,便要吸收。这种打破画派藩篱的理念也让王子武的艺术有了更开阔的境界。他有这样一句质朴的话:不管是哪个派,关键是把画画好就行。

在人物画方面,王子武也经历了中西结合之路。他的画,既有中国式的笔墨语言,又有西方精准的造型和写实能力。他所创作的《白石老人》《自画像》《小木子》等近如西方古典写实的肖像,以及以彩墨临摹的列宾油画《黑女子》,都体现了他的西画功底。

来到深圳之后,历史人物画在他的笔下逐渐多了起来。为了画一个人物,王子武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历史,寻找史料,阅读大量的书,心中有沟壑之后,他方能下笔,而且一笔到位。

王子武的人物画也得到了业内美术大家的认可。当年,国画大师黄永玉见到王子武的画作《曹雪芹像》的时候,又惊又喜,半晌无言,最后只用“震惊”二字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巨匠,《流亡图》的作者蒋兆和看了王子武的画,深有感触地说:“人物画要看王子武,他已超我”。可以看出大师们对王氏的评价是相当之高。

纵使凌云仍虚心

自1985年来到深圳之后,王子武便为深圳的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1987年他任深圳美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1988年-2004年任深圳市文联兼职副主席,1992年获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鹏文艺奖”。他曾创作的多部文艺大著便是在深圳完成的。

王子武来深圳之后,除了在人物画创作炉火纯青之外,他的花鸟画也日臻成熟。深圳这座四季常青鲜花团簇的城市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

可贵的是,王子武移居深圳,过着淡泊俭朴的生活。虽然他几乎不参加什么活动,但在深圳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多年来,他奉行着“抱朴守一”生活态度,不论外界如何喧嚣闹腾,他皆稳如泰山,过着自己淡泊名利、不紧不慢的生活。

王子武也谢绝炒作,不办展览,这在美术界是知名的。他不仅笔墨自成风格,更以风骨傲然屹立画坛。他有强大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方式创作与生活,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到80大寿的时候,王子武才出版了自己的画册。谈到这一点,王小燕深有感触,十年前她就想给父亲出画册,但父亲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他总是想画得更完善一点再出,于是出画册的事情一拖再拖。

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王子武长期以来一心潜心求艺,淡泊名利,在当今浮躁风气盛行的中国画坛,这尤其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大家尊敬和学习。”

美术评论家刘曦林也深感他就是这样一位纯粹的画家,“当别人都在忙着包装打造的时候,他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全不懂世界江湖行情,更令人感到那就是本真的子武,他是一位画家,只靠作品说话。”

在王小燕的眼中,她的父亲对生活的要求极低,平生所要求的不过是一个带院子的房子,有一个作画的空间。但在艺术上,他的标准很高,从临摹古人开始,到现代艺术大家,他对艺术的态度是虔诚而让敬畏的。

“惨淡经营愧无能,枉费衣食哭无声。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这是王子武在自己自画像上的题诗。“出奇”的艺术追求贯穿了他一生的艺术创作。而他也用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诠释了“出奇”这两字的分量。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