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和慧+弦乐四重奏+钢琴,这样的歌剧你听过吗?
澎湃新闻
2021-03-01 17:47

每一个女高音都有各自的定位,歌唱家和慧是抒情戏剧女高音,大气中有细腻,激情中又不失柔情,这是她独到的优势。

3月1日,首次和上海交响乐团的东海岸四重奏合作,和慧却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挑战抒情、花腔、戏剧等三个不同声音类型的歌剧咏叹调,分量十足,难度也十足。

比如,音乐会开篇的“在这温柔幔帐”,选自普契尼歌剧《曼侬·莱斯科》,是抒情女高音的经典曲目,声音要抒情婉转,而不是充满戏剧化和力量感;音乐会中段的“这美好夜晚多寂静”和“多谢朋友们”,分别选自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和《西西里晚祷》,均带有快速的、华彩的花腔;音乐会尾声压阵出场的“在这宫殿里”,选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又要求用非常戏剧、非常饱满的声音来唱……

“同一场音乐会出现三种不一样的声音,你的声音调整需要非常到位,声音转换需要非常冷静的控制。尤其这套曲目的分量非常重,对体力、脑力、心力的运用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一场音乐会唱下来,和慧总不希望自己轻轻松松走过去,而是能全面展示自己的声音,“可能因为是白羊座,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被挑战的状态,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这是我的习惯吧!”

和在歌剧里用大乐队伴奏不同,和慧这一回合作的对象包括东海岸四重奏(黄娜、时震宇、巴桐、陈少俊)和钢琴家王蕾,将多首歌剧的经典咏叹调,改编成了“声乐+四重奏+钢琴”的版本。

其中,改编后的“在那里告别”(选自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为世界首演,“多谢朋友们”(选自威尔第歌剧《西西里晚祷》)和“在这宫殿里”(选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则为中国首演。

不少改编是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卢卡·波扎进行的,这位作曲家还是维罗纳圆形剧场四重奏的中提琴手,曾与和慧多次合作演出。他不仅改编了歌剧的咏叹调,还将中国耳熟能详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改编成四重奏与钢琴版,并在音乐会上世界首演。

“钢琴做铺垫,弦乐四重奏的四位演奏家代表不同乐器的音色,就像一个小乐队一样,演绎出大乐队需要的效果,烘托出歌剧音乐需要的氛围,很特别。”和慧形容,台上没有指挥,音乐家们需要彼此用心倾听来达成默契,而不管是和大乐队合作,还是跟小乐队唱,“我的演唱没有改变!我还是会用我自己的音量、自己的音色、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唱。”

1998年,初出茅庐的和慧曾以女一号的身份,在新落成的上海大剧院出演开幕歌剧《阿依达》。2018年,在音乐之路起步的地方,和慧举办了国际歌剧舞台20周年纪念音乐会。自此,旅居意大利多年的她,每一年都会回到中国安排音乐会巡演——每一次,她都会精选和献唱不一样的曲目,以对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的艺术感知做阶段性总结。

“我不光是一个职业的歌唱家,我更愿意做一个歌剧艺术的传播者,把那些经典的、优秀的歌剧的精华唱段,组成一套一套不一样的曲目,用音乐会的形式来演绎。”

和慧坦承,举办独唱音乐会要比主演歌剧压力大得多,歌剧有其他歌唱家穿插着一起演、一起唱,女高音偶尔还能“偷个懒”,独唱音乐会却需要她一口气唱八九首咏叹调,2018年她甚至连唱了13首咏叹调,对体力、脑力、心力都是巨大挑战。

“歌剧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还有很多人没听过歌剧、不了解歌剧,希望听了我的音乐会后,有更多人对歌剧产生浓厚兴趣,这也是我很愿意回中国的原因。”和慧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歌剧的样子,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她还是被演员的歌声、被现场的音乐感动了,“我希望这份感动延续下去,希望我的音乐会能感动那些没接触过歌剧的人。”

这几年巡演下来,和慧对中国观众的印象也被彻底颠覆了。

在欧洲演出时,进剧场的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中国正好相反,大部分是年轻人,“歌剧非常难,但所有人都知道台上的演员是好是坏、状态如何,如果唱得很好,观众的反应会非常热烈,热情会被迅速点燃,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含蓄、内敛。我能感觉到,他们是被歌剧吸引了,被人声的美吸引了。”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曹亮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