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在客家古村这样生长 鳌湖艺术节“与村共生”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胡蕾/图/视频
2018-05-19 19:04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已经圆满落幕,但许多配套项目依然在深圳的各个区域火热进行中。近日,“粘贴公共,与村共生”鳌湖艺术节在观澜鳌湖老村拉开帷幕。和许多展览不同,这3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件件都可以触摸,主办方还鼓励村民和观者参与再创作,实践“与村共生”的理念。

鳌湖艺术村

村民被艺术家“上墙”

老村入口的“风水塘”中,一个犹如电子地图上显示地理位置的红色标记,正是此次艺术节的参展作品——邓春儒、江安的《此地天涯》。

本次展览主要由两个呈现部分组成——鳌湖美术馆空间内部以及鳌湖老村整体的室外空间。其中分布在村中各处的公共艺术作品占展览项目总数的八成,与古村生态融为一体。

鳌湖艺术村

百年老屋的墙缝里伸出《蘑菇云》、路边的水泥地上画着童趣的《跳房子》,花丛里有《小可爱们跑出房间》,美国艺术家还用废弃圣诞球在院子里创作了《类花园与彩虹间》……大部分作品的题材和灵感,都与鳌湖老村息息相关,难怪不少村民发出感慨:“终于有一个可以看懂的当代艺术展。”

鳌湖艺术村

比如在村中生活多年的艺术家王宁,创作了剪纸装置《村庄小精灵》。他说,在墙上画的每一个“小精灵”都是村子里的人,有名有姓,都是邻居,每一位被“上墙”的村民本人都知情。他结合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符号,画出他们生活中的样子。

件件展品皆可触摸甚至再创作

走进鳌湖美术馆内的《任意时空/有关鳌湖的文献》,就像开启了一扇鳌湖的“任意门”。口述历史的纪录片投影在废弃的木箱上,老旧的五斗柜和纱橱里藏着老物件等你发掘。




鳌湖艺术节开幕式上表演

这些物件,部分来自从村民家中收集的旧物,部分来自艺术品的一部分。原来,艺术家曾经将完整的作品呈现在鳌湖,撤展时作品被拆解后堆放在美术馆仓库中。策展人王亭将这些展品重新组合,为观者呈现整个鳌湖的过去完成、现在进行,以及更多的“未完成”。

策展人为大家介绍展览

“它们呈现的正是鳌湖艺术村目前混杂的文化生态。”王亭说。

在观展过程中,村民可以在木凳上坐着边聊天边喝茶,甚至从家中找出老物件放入展品中。主办方还鼓励观众触摸每一件展品,甚至一起参与再创作。

如苏妮的作品《九十九个深圳青年对自己的胶袋》,邀请深圳人在胶袋上涂鸦创作,共同完成展览。“作品的最初灵感是我们路过塑料袋厂的自我揶揄:一年到头能不能给自己有个‘交代’?没个‘交代’,那就做个‘胶袋’咯。渐渐我们发现,用胶袋开的玩笑,是城市年轻人的共同焦虑。”苏妮说。

作品《老实胶袋》

作品中,各行各业的深圳人写下了各种有趣的“交代”:“房子还没交贷,生活缠了胶带;老板要我交待,我只有个胶袋。”“喜欢你这件事,特此交代。”“老实交代吧,其实我不想做老实人!”

百年古村成长为深圳新生艺术力量

如今,鳌湖艺术村驻扎了近百位艺术家及艺术工作者,他们从事的艺术门类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戏剧等,极大地丰富了牛湖社区作为一个艺术村的艺术生态多样性,使鳌湖老村从一个平凡的城际边缘村,正在逐步转型成为深圳文化艺术领域内的新生力量群体。

展览现场

每年五月的鳌湖艺术节已持续举办四届。今年的艺术节继续专注于社区营造,通过公共艺术互动装置的展览呈现,将多元化的创意植入老村生活中,展期将至6月30日。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文 胡蕾/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