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黄金周消费“走牛”|深圳大消费▪观点

2021-02-19 09:37
摘要

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

牛年春节黄金周消费“走牛”!据商务部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而且比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黄金周上涨了4.9%。

这股红火势头还在许多行业得到反映:快递业春节前6天全国揽收包裹数4.8亿件,是去年同期的3倍;春节期间,电影票房突破78亿元,总票房及人次双双创新高;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热门城市的酒店预订暴涨,“本地游”和周边游整体同比涨幅都达数倍以上……

去年3月底,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沉寂的市场重现生机,人们期待消费能够回暖以拉动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去年中国GDP无惧疫情的严重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达到1015986亿元,同比增长2.3%;但同期消费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消费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手,振兴消费也就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列为2021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要调节储蓄、消费、投资的比例。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GDP增长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之强,消费回暖却证明了稳就业保民生等各项措施的有效,预示着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这种乐观预期与经济发展形成的正反馈效应甚至比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管用。

其次,今年春节的消费增长还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就地过年”的倡导。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春节消费结构与往年不同,国内长线游和境外游等高支出的典型假期消费大幅减少,主要购物、餐饮和本地游、周边短途游构成,更像是普通假期和日常消费的加强版,在此情形下消费仍创下新高,说明中国消费潜力的巨大,也是一股更具持续力的推动力量,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极其有利。

以深圳为例,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往年春节最热门的旅游城市是昆明、丽江、桂林等,今年则变成了深圳、杭州、上海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地过年”的倡议让这些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享受到了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深圳的消费地位一直落后于其GDP排名,最大规模的“留深过年”造就的消费热点值得好好总结,使之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当然,在春节消费攀高之际,行业及地区的受益不均衡也值得关注。此外,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放缓到2.1%;住户存款新增11.3万亿元,与2019年的9.7万亿元相比增加了1.6万亿元,这些现象都是消费振兴的隐忧。但牛年春节消费数据仍然让人欣喜,因为它向人们传递了信心、带来了底气。

来源  深圳商报

作者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