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举行“聚道传承──敏求精舍60周年”展
深圳特区报香记者 啸洋
2021-02-18 22:12

香港艺术馆2月19日起举行“聚道传承──敏求精舍60周年”展览,从敏求精舍成员丰富多样的收藏中,精选三百多项中国艺术品,呈现中国文物艺术成就,让参观者加深认识这些珍玩古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蕴。

图示清代雍正年制的粉彩褔寿双全团花纹碗。(达文堂藏品)

敏求精舍成立于1960年,是香港举足轻重的收藏家组织,在国际上享负盛名,本着“好古,敏而求知”的精神,敏求精舍多年来以道聚贤,致力搜集、研究和推广中国文化艺术。香港艺术馆与敏求精舍一直并肩同行,过去多年曾联合主办多项展览。为纪念敏求精舍成立60周年,双方再度携手,展出40多位收藏家的珍品。

图示1980年代中国画坛大师吴冠中的作品《华山旭日图》。(双瓴居藏品)

展览由2月19日起至6月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香港艺术馆举行。展览的展品种类繁多,书画展品涵盖明清时期的沈周、文征明、王时敏和董其昌的作品,以及近代新中国名家和香港早期水墨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文物类别则包括宋元青瓷和白瓷、明清的青花瓷器及多彩瓷器,以至剔雕漆器、玉器、竹雕、明式家具和鼻烟壶,以及反映近代外贸历史变迁的外销艺术。

图示明代嘉靖年制的剔彩海屋添寿盖盒。(怀海堂藏品)

为配合展览,香港艺术馆特别邀请了一群年轻创作人设计及重塑古代文人书斋的场景,运用多媒体装置和动画片段,让参观者透过扩增实境技术,了解绘画、陶瓷、玉器和丝织品的制作过程,并发掘书斋案头的文房物品和摆设中的传统文人趣味。此外,展览期间亦将设有网上导赏环节、专题讲座及音乐会,详情容后公布。

是次展览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和敏求精舍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和敏求精舍联合筹划,并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赞助展览的教育计划。

根据香港《预防及控制疾病(规定及指示)(业务及处所)规例》(第599F章)的规定,使用者在进入博物馆前必须利用手机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或登记姓名、联络电话和到访的日期及时间,以便在出现确诊个案时进行接触者追踪。康文署呼吁参观人士在到场前预先下载“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并在进馆前利用“安心出行”扫描二维码。如选择到场登记个人资料,由于登记程序需时,请预早到达,以免延误参观时间。

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的最新情况,馆方限制馆内人数,所有进入博物馆的人士进场前须使用酒精搓手液和接受体温检测,并须佩戴自备的口罩。12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成人陪同下才可进入博物馆和展览设施。有关展览详情及入场安排,请浏览网页: hk.art.museum/zh_TW/web/ma/exhibitions-and-events/honouring-tradition-and-heritage-min-chiu-society-at-sixty.html,或致电2721 0116查询。

编辑 张克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露锋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香记者 啸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