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医药馆”明起开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2021-02-09 18:34
摘要

太医院印到底啥样?清宫保存麝香竟要用三层包装?帝后嫔妃们用的银质熏蒸器有着什么样的奥秘?

太医院印到底啥样?清宫保存麝香竟要用三层包装?帝后嫔妃们用的银质熏蒸器有着什么样的奥秘?“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明起将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开展,这是故宫医药文物首次走出库房、面向大众的大规模展览。

展览现场

该展览为常设展“御医药馆”,自2021年2月10日起对公众开放。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预约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中医药文化弥足珍贵

“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反映清代宫廷医事活动的重要实物遗存。它们蕴含着中医药学的精要,更是一座亟待蓄力发掘和充分利用的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巨大宝库。”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 关雪玲介绍,中华医药,经千年,诊四季经脉,汲大地精华,相承相续,历久弥新,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她说,故宫博物院收藏医药文物共3000多件,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药具、档案、药方、仿单等五大类别。

此次展览医学文物的展出具有重要意义。就学术研究而言,清宫医学文物是研究医学史、宫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弥补文献、档案记载之不足。对于医学教育来说,清宫医学文物的充分利用,可以直观、真实、生动地再现历史,从而使医学教育变得极具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太医院御药房景象

紫禁城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居所和国家权力中心,在长期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医药空间。清宫中有设置健全的医疗机构,汇集医术高明的御医,使用全国乃至域外的道地药材和优良成药,配备精良的各种医疗器具,沿用或独创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利用全国的资源提供医疗服务。 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清代宫廷医事活动重要的实物遗存。本展览遴选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药药材,又有精心炮制的中成药,还有来自异域的外国药物,以及种类多样的医疗保健器具和各种名目的档案簿册。通过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进而窥见清代宫廷生活之一斑。

展览现场及观众观展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精选文物83件、复制品7件。

第一单元“清宫药房景象”。清宫中药房众多,除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御药房外,还有冠以宫殿名称的各药房。本单元展示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大药袋、永和宫药房匾额等文物,再现清宫药房景观。

第二单元“太医院和御药房”。医院和御药房是清代两个重要的医疗机构,二者依照不同的职掌,各司其职,为皇帝、后妃等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本单元通过太医院、御药房两个医疗机构的官印,讲述二者的职掌与关系。

第三单元“存诚慎药性——药材与药具”。本单元分为“药香氤氲”“药具琳琅”两个部分,遴选道地药材、中成药、西洋药物,以及不同材质、用途的医药器具,呈现清宫药物之大要和清宫药具的琳琅满目。清宫所用的药物以中药药材和中成药为主,同时兼及外国药物,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锭,在清宫一应俱全;清宫药具材质多样,用途各异,有的用来炮制、盛放药物,有的用来诊治疾病和医疗保健,或用来进行医学教育。

第四单元“调方最近情——档案存真”。御医为帝后、妃嫔等诊视病情的情况,登录在各种进药底簿里和药方上。本单元展出的这些簿册和药方是御医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

借助这些丰富的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进而窥见中华中医药文化之一斑。为配合本次展览,永和宫前、后院东、西配殿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向观众展示经典名方,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八大剂型以及传统制作技艺等。希望对故宫宫廷医药及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解析、发掘、传播有所贡献。

御医药馆前院东、西配殿以北药南药浙药岭南广药为区隔,展示了多家国药老字号和国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传承展示经典名方和最具代表性的中成药丸、散、膏、丹、酒、锭、汤、露八大剂型。御医药馆后院东、西配殿则以皇封参、百年宫燕、橘星化橘红、鑫德杞、中壩附子、华邈饮片等道地药材为主题,以“雷公炮制十七法”传统技艺为代表,相承相续着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仁术操守。

文物珍罕 极尽巧思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步入展厅,一件明万历年间的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最为引人注目。它是一件一级文物,高94.5厘米  横78.8厘米  纵57厘米,柜四面平式,对开柜门,柜门下接三个明抽屉。柜内为抽屉架:中心为八方转动式抽屉,上下安架,每面十个,两侧又各有一列十个抽屉。每个抽屉内分三格,盛放不同药物。本药柜可盛放药品达一百四十种。屉面上有涂金名签,标明每种药物的名称。药柜通体黑漆描金,外部以龙纹装饰为主,柜门内侧则描绘花卉图案。药柜背面有泥金填刻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

太医院印

“太医院印”无疑是喜欢清宫戏的观众们感兴趣的展品。它高10.6厘米 印面7.6厘米,铜,柱钮。印文为满汉文“太医院印”四字,阳文钟鼎篆。印面有阳线宽边框。印台有满汉文刻款:“太医院印。礼部造。乾隆拾肆年正月 日造。乾字壹千捌百叁拾壹号”。

太医院之称始于金代。自金以降,元、明、清三朝相沿。清代太医院是主管全国医疗事务的国家机关,虽不是专为清宫而设,但却在清宫的医事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首要任务是为宫廷服务,保证帝后圣躬康豫。太医院医官各以所业专科,在宫内各处轮值诊视疾病。

宫斗剧中的麝香是种神秘禁药,此次展览中有一件麝香,清,高15.5厘米  长33.5厘米  宽29厘米。

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是鹿科动物成年雄性香囊中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解毒的功能。

麝香

作为贡品的麝香在包装上极尽巧思。麝香包装共3层。最外层是长方形木箱,箱上拴小木牌,上书“麝香二银瓶”。中层是长方形提箱,箱内外均裱糊黄色绫子。箱盖设计成抽拉式。提起抽拉盖,首先看见的是一层黄绫面挡板,移开挡板,可见箱内依银瓶大小挖两个凹槽,槽内放置用黄纸包裹着的方形银盒。最里层是装有麝香的银瓶。

银质熏蒸器

展品中还有一件清代的银质熏蒸器,通高25.5厘米,腹径20厘米。熏蒸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底部是带子母口的碗形器皿,用来盛放药液;上部是带子母口的覆斗形器皿,覆斗形器皿的顶部有出气口,口中插出气管。此器具共配备十根长短不一的出气管,可根据需要组合使用。这件熏蒸器利用汤药的水蒸气作蒸熏治疗,主要用于医治鼻科、口腔科以及咽喉疾病。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露锋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