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将推进涉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立法 协同发展新兴产业
南方日报
2021-02-03 11:13

截至2020年底,在珠海横琴、保税区注册的澳资企业累计达3926家。图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全市全域加强与澳门合作,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2月2日上午,珠海市市长姚奕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动建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系统性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此外,珠海还计划今年推进涉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立法。

今年的珠海两会上,围绕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切实可行的“金点子”,呼吁与澳门协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与澳门在城市规划、民生保障、青年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实现跨境公共服务有效衔接,资源要素的跨境便捷流动。

产业联动推动澳门跨境资本注入珠海

“珠海毗邻澳门,珠海‘十四五’规划必然绕不开两地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容。”市政协委员、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素萍一直关心珠澳两地经济融合发展,近年来国内跨境政策在资金“扩流入”方面的不断突破,让她看到了推动两地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伍素萍看来,澳门作为自由贸易港,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灵活的货币管理制度,资金可以任意流通,这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与此同时,发展迅猛的金融业正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如何用好跨境融资政策,助力珠海民营经济发展?伍素萍建议,政府层面应对政策加强重视和引导,进一步推动澳门资金融入珠海经济建设,相关部门及机构也可成立跨境融资专项借贷基金,并结合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先债权后股权的创新模式。“在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同时,帮助实现珠海未来经济快速发展,这便是两地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伍素萍说。

市人大代表、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丽同样注意到了当前粤澳合作的政策优势。她认为,珠海目前已经具备拥抱全国优秀企业的基础,应着力引进和服务好优秀企业的持股平台,以企业核心高管持股平台作为突破口与优秀企业家面对面,主动出击让更多优秀企业落户珠海。对此,张丽建议,珠海可通过跨区联动精准招商,或成立跨部门持股平台服务小组,针对持股平台需求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当越来越多优质资源落户珠海,珠海产业经济的基础和土壤将会变得更好,也会为未来粤澳合作、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

若把眼光再聚焦至具体产业上,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董事总经理吕营则认为,“集成电路”产业对于珠澳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珠海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湾区第二位,而近年来澳门一直将集成电路列为重点的科研方向。”吕营建议,两地应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金融、市场及人才环境,借助澳门在国际专业人才方面的聚集优势,以及珠海在产业链上趋于完善的运行机制的优势,快速推进珠澳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和发展。

青年发展合作办学搭建基地促人才集聚

“应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珠海学习、创业。”正在进行的珠海两会上,记者时常会听到代表委员间进行类似的交流。珠澳合作,瞄准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围绕珠海与港澳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今年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不少建议。

珠海市政协常委、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颜远港建议,可通过成立政府专门机构创新跨境合作办学方式,鼓励引导港澳青年到内地学习工作。“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已有18年了,如今很多会员都有参与珠海的工作。”颜远港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多元的平台和新的机遇,两地应该在深度融合上加大力度,如鼓励两地大学合作办学,创新跨境合作办学方式,或是开放交流生额度,为澳门青年来珠读大学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成立政府专门机构,通过珠港澳各大专院校和共享空间平台,吸引人才到大湾区学习、创业,均为可行之策。

“是否有可能,在横琴探索成立一个大型的新型旅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珠海市政协委员、“味蕾”品牌创始人邱美宁则认为,发挥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的政策定位优势,可在旅游业上做文章,让横琴与澳门在旅游行业上形成互补的发展模式。横琴澳门可通过搭建人才培训基地,定期举办高峰会,可让行业人才有更深入的交流。

聚焦如何进一步促进珠港澳青年人才交流的同时,有代表委员也提及,当下三地人才交流面临的短板与不足不容忽视。珠海市政协港澳台侨与外事委员会兼职副主任杨以斌认为,珠海市在引进港澳台青年人才时,仍存在机制体制不够完善、薪酬待遇差别大、创新创业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制约因素。市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房俊东也认同,珠港澳三地“产学研资”融合发展机制仍有完善的空间,平台载体仍然不足。“下一步,珠海仍需稳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持续吸纳港澳台优质人才,以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主线,以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为港澳台青年在珠海创新、创业、就业及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激发港澳台青年在珠的创新活力。”杨以斌称。

互通互助珠澳可合作申报地铁建设

如何加快实现珠澳两地基础设施及服务的互通互利?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问题。受疫情影响,市政协委员、香港珠海各级政协联谊会监事长郑重科近一年时间里都留在了珠海。“珠海等同于我第二个家。”在他眼中,珠海已逐渐成为港澳居民迈向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来珠就业创业,郑重科建议政府部门开设港澳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涉及民政、交通、医疗、住建、教育、税务、就业等港澳居民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为来珠的港澳投资者、就业者提供集中咨询办理、交流互动的便利场所。

要携手共建优质生活圈,加强两地医疗资源交流合作更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澳门,一些现实的医疗需求仍然需要通过珠澳两地合作,共同为澳门居民和旅澳游客提供实际有效的医疗服务。”市政协委员、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梁智浩建议,珠澳两地医院应建立长期稳定的互通交流机制,“如让部分患有重症、急症的澳门居民可以选择转接到珠海的三甲医院进行及时、妥善的治疗,而不需在澳门的公立医院排期等待治疗”。针对旅澳游客的医疗保障问题,梁智浩还建议建立珠澳联动的急救网络体系,打通旅澳患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联合双方海关、边检、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快速转诊转运。

如何进一步打破交通壁垒,加速珠澳两地互融互通,珠海市人大代表、斗门区白蕉镇六乡初级中学副校长梁辉晖在议案中建议,珠澳两地应从同城化建设的视角一并设计、申报地铁建设。“地铁规划应从珠海、澳门同城化建设的视角出发,把澳门的人口一并纳入计算,并与澳门地铁一并设计申报,这样也许可让地铁建设早日变成现实。”“为何不把‘单牌车’的应用范围覆盖到公共交通工具?”在邱美宁看来,“单牌车”还有进一步突破的可能。“比如,澳门市民可以从家坐巴士到横琴,集中通关后,再直接开到横琴的一些旅游景点,这将大大提升两地市民通关及交流的便捷性。”在珠澳合作发展的路径上,邱美宁认为,两地须以更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并非盲目地追求“一体化”。“应通过成立珠澳合作‘共建、共商、共管、共享’的新机构,破除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实现新的突破。”

2020年珠澳合作成绩单

  1. 横琴口岸开通新旅检通道,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

2.推动出台支持港澳旅游从业人员跨境执业的地方性法规。

3.新增澳资企业1395家。

4.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新培育澳门项目225个。

5.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入驻18家涉澳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

6.跨境办公试点楼宇现有澳门企业162家。

7.14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企业引进资金近40亿美元,重点投资珠海产业项目。

8.启动建设“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

9.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增加至5000辆。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