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有圳品”已成为深圳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标签。此前,受限于供应量和覆盖面,“圳品”只有在一些商超才有售卖,离普通市民还有一些距离。但随着1月28日“圳品进农贸”的正式开启,“圳品”将更多地为市民所享。
作为典型的食品输入型城市,深圳食品供应对外依赖度高,食品输入性风险也较高。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基于特殊“市情”,深圳前瞻布局,对标国际一流,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食品领域“城市品牌”推出高质量的“圳品”,为的是让市民吃得更放心、更有品质。可以说,“圳品”保证了食品安全,刺激了市民的消费需求,获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这一“金字招牌”的成功打造,凸显的是深圳对食品安全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走心”践诺。
于“圳品”而言,“创”是一种突破,“优”是一种提质。而要更好、更多地惠及市民,“丰”与“足”则是必备条件。为让“圳品”更进一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深圳可谓下足了功夫,比如积极在对口帮扶地等自然条件优良的地方建设“圳品”基地,不断拓宽“圳品”供应渠道,丰富“圳品”类目。这些为此次“圳品”入农贸提供了“质”与“量”的强力支撑。
从商超到农贸市场,安全、优质的“圳品”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助于保障春节期间“菜篮子”“米袋子”供应,为满足市民节日消费需求提供有益补充,更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圳品”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广普及“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金字招牌”立起来不易,既要用心“护招牌”,更要用力擦亮招牌。一方面,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让“圳品”从被市民群众所知、所识逐步变为所需、所用。另一方面,要严把“圳品”质量关,切实抓好“圳品”从产地到餐桌全链条安全管控,持续改进完善“圳品”标准、评价、监督管理体系,维护“圳品”体系稳定运行。期待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圳品”携“深圳标准”走向全国。
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