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一位法国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崛起:这是文明的复兴
中国日报网 高大伟
2021-01-25 14:32

在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里,铭刻着一句著名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通常被解读为鼓励人们自我反省。其实它对于更大的政治实体也同样适用。

无独有偶,在古代东方,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明智地指出,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双重评估,才能取得战略优势。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一直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传统中医的逻辑理论相似,中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积贫积弱的根源并推行改革,而不是将其19世纪的相对衰落一味归咎于外界因素,从而避免了陷入瘫痪境地。

//自省精神

1949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性声明。后来的领导人邓小平在新中国奠定的基础上,开创了经济繁荣的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

随着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并不足为奇。不难理解,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研究影响国际关系的非中国元素。但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在穷尽一生研究美国、欧洲或印度问题的同时,应与研究中国国内问题同步进行。事实上,任何一名国际关系的分析评论人士,无论站在何种角度观察,都应当做到这一点。

中国在1949年后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践行孙子的“知己知彼”思想。秉持着这种自省的战略精神,如果中国通过文明复兴来实现民族复兴,那么一定会取得重大成就。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礼学回归

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国家。纵观其漫长的兴衰历史,中国正再一次走近巅峰状态。而中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在整个社会中广泛传播礼学、美学、人文科学及人文主义等文明的力量。

整个华人世界中已经出现了文明复兴的迹象。然而,如果能更清醒且系统地对中国传统礼学进行重新解读,更加重视美学、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那么这将对华人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声望。换言之,中国的文明复兴将使“中国威胁论”的所有论据不攻自破。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礼”是理解孔子《论语》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文明社会中的通用“语法”。全球范围内,不文明现象毒害了所谓的发达国家。重新重视礼学将会从内部巩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也具有启迪意义。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礼不应受到轻视,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也是软实力的来源。要提升人民幸福感,除了要有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外,一个人人能够和平相处、以礼相待的社会环境也是先决条件之一。在一个远离了残暴野蛮行为的国家,那里的人文和社会发展水平一定是很高的。

//传统之美

繁荣的艺术景象也是中国文明复兴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校园里,美学应该成为规划和建设新建筑物的指导原则之一。对形式美的不断追求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国的转型发展,使其在世界舞台上更具吸引力。

美学的复兴不应仅局限于艺术表达,它可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就曾惊叹于杭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我们仍能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领略12世纪的开封城里人们和谐丰富的生活场景,不难想象一个威尼斯人对中国城市富足生活的惊叹。

中国的茶文化、饮食文化、时尚和手工艺,当然还有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都展现出了中华传统习俗的文明之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什么才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是人们对汉字之美的欣赏能力得以提升的时代,是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是让中国文化融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时代。

//人文内涵

汉字和书法之美,提醒了人们重温人文科学的重要性。人文危机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问题,但在促进人文科学复兴,平衡科技发展方面,中国古典传统的深度赋予了它独特的地位。

一个完全由文人学者组成的社会不一定具有吸引力,但一个与人文经典和传统文化内涵相脱节的纯现代科技社会则更令人生厌。人文科学塑造人文价值,人文主义并不违背进化论,它只是确保变化符合道德伦理,即服务于人的尊严。

比如在环境问题方面,人文主义是应对生态危机的长久之计,因为人的生命也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要毫不妥协地尊重人类生命,前提是要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

图片来源:亚洲新闻图片网

如果把中华文明的复兴视为一个语言体系,那么礼学就是它的语法,美学是文字,人文科学是词汇,人文主义是语义系统。

中国回归国际舞台的中心,其速度和规模可能引发外界忧虑,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这一回归过程以文明复兴的形式出现,那么它将对全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实习编辑 黄嘉琳

(作者:高大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