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文人常以女性的口吻代为抒情言意,这是我国古代诗词的鲜明特点。大文豪欧阳修就是其中一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玉楼春》,看看他是如何为女性代言的呢?
注释
⑴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⑵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⑶攲(qī):倚、依。
⑷烬(jì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发端句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的下片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实习生 木杭 丁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