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为 《围屋喜事》 的客家方言喜剧正在全国上映,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客家人的关注。《围屋喜事》由韩荣声、郭仕鹏主创,李佳倪、侯瑜畅等主演,是一部讲述客家传统文化坚守与传承的方言喜剧作品,主要取景地为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95%以上台词采用客家话。
《围屋喜事》 自2020年12月19日上映以来,便获得观众青睐,尤其是让客家观影人群倍感亲切,引发共鸣。不少观众看完表示“客家话很亲切。”“找回了童年记忆。”“高度还原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就连不是客家地区的观众也表示被《围屋喜事》 感染到,表示“客家话也很好听。”
观众直呼:“我的童年回来了!”
《围屋喜事》 全片95%以上的台词采用了原汁原味的“阿姆话”,即客家话。
据了解,客家话为十大汉语方言之一,被誉为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如今,客家话正以逐年递增的速度在式微,原汁原味的“阿姆话”越来越少人会讲。有感于此,2019年年初开始,在导演韩荣声的带领下,一群有志于保护客家语言和客家传统文化的电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电影《围屋喜事》的创作当中。
《围屋喜事》主要讲城市日益扩张、地产遍地开花的大环境下,马家祖屋的老住户们都住进了商品房。马伯夫妇却坚持住在老屋里面。地产商看中了老屋,欲征收改造成集民俗和餐饮一体的商业空间。马伯不愿意把祖上传下的基业交给别人。地产商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马伯却不为所动。女儿马文文是传媒精英,对爸爸坚守传统文化的毅力感动,遂以客家文化为内容策划纪录片,并为老屋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父女俩与地产商展开斗智斗勇的行动。
除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围屋喜事》巧妙地把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到故事之中。“影片中我们将客家围屋作为一个载体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内核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追求以小故事展现大生活。”韩荣声说。
地道的客家话、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龙屋、经典的客家菜、耳熟能详的客家音乐……影片中的“客家元素”承载了客家人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让客家观影人群倍感亲切。
“这部电影高度还原了我的童年生活,那个年代生活状况就如电影演的那样,很贴切很真实。”观众陈丽表示,她是土生土长的梅县人,能够看到客家方言电影感到无比亲切,也让她找回了童年记忆。
来自河源的观众张先生表示,贯彻全过程的客家话,以及影片中的客家谚语、围龙屋、山歌让他印象深刻,“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将我们的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
导演呼吁:“一起传承和坚守客家文化。”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罗鑫老师认为,影片《围屋喜事》编排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生动有趣,风格诙谐而不失思辨性,是近二三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堪称优秀的方言喜剧电影作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穿插了大量极具客家特色的文艺、饮食、建筑元素,观众通过影片,对客家历史文化也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剧组拍摄了许多客家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如孙中山曾在松口镇居住过的爱春楼,位于蕉岭县文福镇的丘逢甲故居,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的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居等。除了建筑元素外,片中还有大量客家特色的文艺、美食元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大量用客家传统山歌改编成的民谣等现代流行音乐。如《梅州是个好地方》《千金唔当祖公屋》《客家腌面》等,同样让观众感到惊艳,收获好评。“没想到客家山歌还能这样改编,令人耳目一新。”观众李娜说。
片中有不少镜头是现代与传统的新旧对比,韩荣声表示,影片的故事内核是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坚守,因为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有对比才能体现出来坚守传统的心态。出品人邵向东坦承,之所以投资这部由年轻导演执导的电影,正是被影片坚守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核所打动。
“当下各种娱乐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倍受冷遇,客家传统建筑和客家话日益没落。正是有感于此,才有了这部影片的诞生,我们希望通过影片为保护客家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韩荣声说,虽然客家方言的电影比较小众,但还是很有必要去拍这类型的电影。目前市面上有粤语电影、潮汕题材电影,《围屋喜事》的出现填补了客家方言电影的空白。
见习编辑 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