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5日从宝安区获悉,2020年,宝安区新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4.78平方公里,完成既有设施改造78项,七个项目被深圳市海绵办认定为“典范项目”。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像这样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项目,宝安区共有220余个。据统计,2017年到2020年,宝安累计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64.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29.82%,提前完成2020年实现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目标。
冬季暖阳高照,位于燕罗街道的宝安区茅洲河碧道试点段——碧道之环景色依旧秀丽,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游玩赏景。这座坐落在茅洲河畔的碧道公园,不仅是群众休憩、游玩、健身的乐土,更是一个大型的“海绵城市”项目。
据悉,2020年,包括茅洲河碧道试点段——碧道之环在内的7个项目被深圳市海绵办认定为“典范项目”,涵盖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和水务类四大类型。其中,以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为代表的优秀水务类项目,结合了宝安区河网密布的本底条件,充分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出具有宝安特色的大海绵体系,获得各方一致好评。
这些优秀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充分突显出宝安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品质与区域特性,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品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获悉,结合宝安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及实施方案,宝安区计划在2020年-2022年实现宝安中心区、立新湖片区、大空港启动区三个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达标。目前,宝安中心区已实现片区整体达标,且编制了片区达标报告,顺利完成2020年的片区任务。接下来,宝安区将着力对大空港启动区开展典型区域雨水径流监测工作,通过持续监测、收集数据,分析雨水径流量及径流污染变化规律,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估,为2021年实现片区达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来源:读创/深圳商报)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