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真的很“难搞”吗?要知道:双相障碍≠抑郁症
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2018-01-27 14:45

本期嘉宾:市政协委员,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

爱尔兰天才歌手桃乐丝1月15日在巴黎突然去世的消息震惊全球,她的生命戛然止于46岁,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直接的死亡原因尚未对外公布,但她生前多年饱受双相障碍(旧称躁郁症)的折磨,并且有过药物滥用。

双相障碍,就像夏天和冬天那么突出。在双相障碍病人的人生中,冬天特别冷、特别长,夏天特别热、特别长,秋天和春天特别短暂,初夏的时候最好,就是他的好日子。与之相比,普通人的情绪变化,则要柔和许多。

双相障碍,似乎是一种比较“难搞”的精神障碍?

天才歌手桃乐丝

|原因中藏着治疗的线索:

无法改变遗传,只能改变行为习惯

记者:人类很奇怪,有的人抑郁,有的人躁狂,双相障碍的人二者兼而有之,这是为什么?

胡赤怡:双相障碍的病因,目前人类能知道的大概有两点:

首先是遗传倾向。双相障碍的遗传远远高于单相的抑郁(指单纯的抑郁发作,以情绪低落为主,没有躁狂发作)。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双相障碍的人创造性相对较高,所以处于轻躁狂状态时会努力工作,每天可能只睡两三个小时。但这会导致精力的透支,如果不是透支到因躁狂加重而住院,那么,由于人有自限性的行为,这时候就会转而出现抑郁,就像动物的冬眠。也就是说,之前透支了很多,于是被人的自限性功能变抑郁了,这样就可以少动、少兴奋。经过一段时间的冬眠(积蓄、恢复)后,心情好了一些,又开始新一轮的透支。

这两个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出现中都很重要。到目前为止,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倾向,只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治疗中的麻烦:

病人不爱遵医嘱服药

记者:双相障碍似乎比较难以治疗,是什么原因?

胡赤怡:双相障碍的治疗似乎比较麻烦,病情忽轻忽重,状况较多,治疗复杂。

但这并不能说这是一个不好治疗的疾病。导致双相障碍治疗麻烦的原因,其实大多在于病人本身。

双相障碍其实是有药可治的,比如锂盐等心境稳定剂的服用效果相对较好,病人的情绪波动不会很大。但是问题在于,此时很多人觉得自己好了,也就不服药了,结果导致病情的加重、不断地反复。

还有一些患者很喜欢轻度躁狂的状态,那个时候的自己感觉很幸福很快乐,工作效率又高,如果是画家、歌手,在轻躁狂的状态下才思泉涌,画得特别顺、唱得特别好,他就会很喜欢那种状态,有人这时候就不服药了。但这也是一种倾向,会将情绪导向躁狂。

有调查表明,双相障碍的人,往往更不愿遵医嘱服药。加之喜欢轻躁狂的状态,这个时候更不遵医嘱服药了。这当然与性格特征有关,他们往往比较自信,而且创造力相对高,这样的人更不愿意听别人说话。

|治疗中的问题:

很多人把双相障碍当作抑郁症

胡赤怡:除了病人因素外,在治疗上,双相障碍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把双相障碍当作抑郁症,其实双相障碍与抑郁症是不同的。如果把双相抑郁症当作是单纯的抑郁症治疗,就会使用抗抑郁的药物——但这时候,只使用抗抑郁的药物是要格外谨慎的,因为如果是双相抑郁症的话,此时再服用抗抑郁药物,就很容易诱发病人的躁狂,导致情绪激烈地波动,甚至增加自杀的风险。所以我要强调,双相障碍并不等于抑郁症。

|治疗因人而异:

用抗抑郁药要格外谨慎和小心

记者:双相障碍的情绪两极波动中,是否有哪一极是基础,或者会出现时间更长?

胡赤怡:双相障碍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有人以兴奋为主,有人以抑郁为主,有人兴奋和抑郁并重,而且程度、周期都不一样。

所以它的治疗方案,是每个人都不同的,要根据这个人的状况来决定。

比如,如果是以兴奋为主、抑郁很短,那么在治疗的时候,一般并不主张使用抗抑郁的药物,只用心境稳定剂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抑郁为主,就要在服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再加上抗抑郁的药物。这是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治疗上最大的区别。因为抗抑郁药见效相对较慢,通常两三周才会出现效果,如果抑郁病史很短,就没有必要使用,因为当药物见效的时候病人已经不抑郁了,而且用了也很容易诱发或者加重病人的躁狂。所以双相障碍的用药,是要格外的谨慎和小心。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