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用“数据”说话!南山建设推进“教学行为诊断与改进”出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文/图
2020-12-29 09:13
摘要

12月24日下午,深圳市育才二中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南山区“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诊断与改进”专题研讨活动在这里举行

12月24日下午,深圳市育才二中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南山区“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诊断与改进”专题研讨活动在这里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深入探索“扎根课堂 培养教师  变革教学”以大数据为基础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次基于课堂数据的岁末聚首,成了南山区的老师们与新时代形式下的新课堂的美丽有约。研讨会由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创新部副部长石义琦主持。            

育才二中涂佑存校长以本校传统教学研讨为例,提出传统教学校本研修形态已滞后时代发展,正当学校教研面临严峻考验之时,COP项目让老师们及时探寻到最佳的校本教研转型路径。            

活动中,COP 项目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带来了《走向循证——基于大数据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详细出示系列的课堂大数据,让老师们顿悟课堂中教师问题的价值和意义,给大家众多思考的同时,也对新时代之下的新课堂跃跃欲试。            

同时,育才二中彭小钊老师的现场研讨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生动鲜活,其驾轻就熟的课堂教态,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逐层推进的思维深度,赢得了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部何必峰部长、南山区语文教研员马兴贵老师分别作了点评。            

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项目校教师代表依次上台,分别就有效性提问中的问题类型和挑选回答方式、教师回应、对话深度等不同维度,进行汇报分析。育才二中杨伟老师以记号体系的对话深度这一维度详细分析了彭老师课堂的精彩展现,杨老师还以办公室同事的身份,充分肯定了彭老师对课堂对教学的刻苦敬业及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            

与此同时,第二届“问题化教学优秀案例评选”颁奖活动也如期举行,来自于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的黄思敏老师、育才二中的陈蔚老师等十余位教师分别获得了教学设计及视频课例的一等奖。育才二中获评第二届“问题化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优秀组织单位。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余耀贤表示,该系列活动展示了大数据时代精准教学的诊断与改进问题,真正实现了大数据时代教学反思、观课、评课方式的“四大转变”,即,从感性评价到理性评价、从局部评价到整体评价、从单节课评价到发展性评价、从重“教”的评价到重“学”的评价等转变。特别是“教育局组织+科研机构指导+学校实践”的教研模式,真正解决了一线校园长或教师日常开展教研活动系统性和深层性不足的问题。从2002年跟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合作推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以来,南山区通过18年的实践探索,带动了区内一批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应用领域不断突破,包括南山实验集团的“八岁能读会写”项目也起源该合作项目。目前,南山区已在全国遴选了6个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项目,推动一批学校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