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援藏医疗队:架起拯救患者生命的“空中桥梁”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张雪松 林捷兴 关越/文 齐洁爽/图
2020-12-29 09:08
摘要

记者看到,在明亮整洁的接待大厅,墙上密密麻麻的专家介绍中,有不少就是来自深圳的名医。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在宽敞的手术室里匆匆走过,眼前的一幅幅画面像是在深圳的大医院。

“现在即使得大病也没那么慌了,因为在县医院、乡医院就能看上深圳大医院的名医。”来自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镇的一位村民道出了这座县城居民生活质量悄然发生的变化。

一个是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滨海大都市,一个是风景瑰丽但气候恶劣的高原边境小县城,新一轮对口支援的实施,让深圳和察隅从远隔千里变成近在咫尺。

插上大数据的“翅膀”,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在深圳市卫健委支持下,来自深圳的援藏干部在两地架起一座医疗服务的“空中桥梁”,将察隅和深圳的优质医疗资源连接起来,共筑汉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远程医疗让两地医疗资源畅通连接

翻过4900米的德姆拉山,一路高海拔绵延而下,终于抵达位于中印边境的小城——察隅。这里道路崎岖、氧气稀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交通极其不便,离林芝市区,需要一天车程。

走进察隅县城,位于桑曲河右侧的一座崭新的医院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由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援藏工作组等投入新建的医院,是这个县城唯一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按照二级甲等的标准建设,前不久刚刚竣工投入使用。很快,原察隅县人民医院将从旧址全部搬迁至此。

深圳援藏医疗队队员、察隅县医院儿科郑淮武主任为患儿看病。

记者看到,在明亮整洁的接待大厅,墙上密密麻麻的专家介绍中,有不少就是来自深圳的名医。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在宽敞的手术室里匆匆走过,眼前的一幅幅画面像是在深圳的大医院。

在一楼心电室,一位患者做完心电图5分钟之后,由宝安人民医院出具的心电报告就送到患者手中。检测期间,一旁的屏幕实时连接着千里之外的宝安人民医院,有特殊情况时,来自深圳的专家会指导察隅的医生现场操作。

新建的察隅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大为改善,在新医院可以进行核酸检测。

“这边心电方面的专业医生极为匮乏,而宝安人民医院心电科室非常强大,通过远程医疗,我们可以架起两地医疗资源连接的‘空中桥梁’。” 深圳援察隅医疗队队长、挂职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的王甘露表示。

察瓦龙乡龙普村村民白玛一周前出现口腔溃疡等症状,因为咽部疼痛,唾液都不敢往下咽,两三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来到察隅县人民医院后,医师通过远程医疗请宝安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郭成山主任等专家会诊,通过“面对面”交流,最终确定是一种少见的被称为“贝赫切特病”的疾病,又称为白塞病。通过指导用药,白玛病情立竿见影地缓解,很快康复出院。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察隅和深圳之间上演。这座“空中桥梁”切切实实地服务了察隅县的老百姓,也将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优质医疗资源在偏远乡镇“触手可及”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毗邻印度缅甸,地广人稀,医疗资源紧缺分散,其中最为边远的乡村察瓦龙乡距离察隅县城250多公里,途经3座雪山,距离云南贡山120公里。察瓦龙乡村民到县里看病,要通过丙察察路线中最险恶的路段。当地农牧民患上重急病时,往往由于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往林芝、拉萨转院路途遥远等原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失去生命。

远程医疗让来自深圳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偏远乡镇医院“触手可及”。

“我腿脚不方便,以后身体不舒服时,不用再过雪山跑远路,只要到乡卫生院打开大电视就可以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图吉切图吉切(感谢感谢)!” 对着察瓦龙乡卫生院远程全科诊室的大屏幕,70岁的村民姆宗高兴地说。

在察隅县人民医院大厅,当地患者在自助挂号。

日前,来自察瓦龙乡吉恩村村民姆宗在子女陪伴下到察隅县察瓦龙乡卫生院就诊。在远程全科诊室内,次列医生通过宽大明亮的显示屏远程对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王燕主任,骨科专家梁锦峰、刘文华等,对姆宗进行问诊和检查,给予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指导。

依托智慧医疗平台和远程互联网平台,王甘露带领李旭凯、郑淮武等团队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打造“察隅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察隅县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三级远程会诊信息化平台,建设了“远程疑难危重症会诊中心”“远程心电诊断平台”“远程影像诊断平台”“远程彩超会诊平台”“远程CT诊断平台”“远程危重病人查房抢救指导平台”“远程审方中心”“远程全科医学诊室”等8个平台。

截至目前远程全科诊室会诊155人次,远程疑难危重症会诊中心共开展会诊35次,远程心电诊断已达4000人次,远程危重病人查房抢救指导中心3人次。

“每次远程会诊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察隅县、乡医疗机构9家,医疗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县医院一些基础科室和重点科室存在一定的空白,全县卫生人才仅百余人,人才结构不合理,中高层次专技人员紧缺,远远不能满足当地3万多农牧民的医疗需求。

对于本身就很紧缺的察隅县医护人员而言,每一次远程会诊都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

从业十几年的索朗白玛医生至今对上个月那起“白塞病”案例记忆犹新。“如果不是远程医疗,如果不是有深圳的医生‘现场’指导,作出权威判断,我有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积累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她感慨地说,当时她按照普通的皮肤病处理多日后没有好转,于是通过远程医疗“求助”深圳专家,“帮助太大了,除了帮我们治好了患者,对我的职业成长也大有益处。”她说。

察隅县人民医院门诊窗口。

“在深圳医生的‘云指导’下,本地医生抢救危重病人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格桑旺堆医生坦言,医疗条件所限,此前他们在危重病人抢救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一次,一个病人突发血压升高,非常危险,屏幕对面的深圳医生通过分析病例,精准诊断出患者是由于血管瘤破裂引起的血压骤升,通过远程查房等,最终确定治疗方案。“这个过程对我的启发太大了,因为我们地处偏远,要出去学点东西非常不容易,这是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他说。

据统计,在深圳援察隅医疗队的帮助下,县人民医院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率明显提高,2019年全院成功抢救危重患者105人次,2020年至今抢救危重患者45人次。

“我们将通过远程培训为察隅的基层打造一支‘长期不走’的本地全科团队,让群众真正受益。”王甘露说。

此外,深圳援藏干部们正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教,有计划地为察隅培养技术骨干,先后选派11名医务人员前往宝医(集团)参加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此外,还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派到县医院轮岗培训,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2020年已有11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医院轮训。

将推动察隅县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近3年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逐渐下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挂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郑淮武表示,如今,县医院综合诊治能力明显提升,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手术量、抢救危重病人数等业务指标逐年大幅度提高,转院人数明显下降。

“由于医疗资源稀缺,察隅县老百姓常年面临就医困难的处境,看个病路上少则1个小时,远则8个小时山路,病情稍微复杂的就得转到自治区甚至内地大医院去就诊,这就是我们在察隅开展远程医疗的意义所在。”宝安人民医院(集团)陈旭院长表示。

在深圳援藏医疗队的帮扶下,察隅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历经由单一的HIS系统发展到现在具有高度互联互通的HIS、EMR电子病历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系统等。除了8个会诊平台,现阶段,察隅县通过医共体建设已经实现的智慧医疗系统有:自助缴费系统、自助报告(检验检查及体检)查询系统、县域内互联互通系统的HIS、LIS、PACS等、县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家庭签约系统等)。

据介绍,下一步,县人民医院将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察隅县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把乡镇卫生院已经建立的远程全科医学诊室、远程心电诊断平台、远程影像诊断平台、远程彩超会诊平台等做真做实,发挥远程医疗在建立区域协同服务、支撑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老百姓就医不方便的难题。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小艳 张雪松 林捷兴 关越/文 齐洁爽/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