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区改造农贸市场面积30908平方米,让“小市场”实现“大转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2020-12-25 15:25
摘要

坪山区克服今年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大市场升级改造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区级财政补贴标准,完成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财政补贴率达100%,总投入资金3728万元,在全市首批实现财政补贴的“全兜底”

市场内干净整洁,物品摆放、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蔬菜、肉类、豆制品、熟食、水产、活禽等商品分类划行归市、布局合理、区域标志明显,摊位分布规范,市场内通道四通八达……

这是坪山区今年新完成升级改造的石井农贸市场,改造后农贸市场环境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舒心。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息的民生场所,曾几何时,由于坪山区建区时间短,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设备老旧,脏、乱、差成了农贸市场的代名词。

农贸市场虽小,但蕴含民生大文章

2020年是深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决胜年,为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多次带队到坑梓第二市场等市场现场督导并做出工作要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坪山监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牵头区相关部门,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创建文明城市及疫情防控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全区共改造农贸市场面积30908平方米,改造档位数990个,增加档位数785个,市场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优化改善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不断增强。坪山市场监管局长陈汉杰提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为民办实事、补民生短板的重要项目,要真抓实干努力把升级改造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心系民生,实现升级改造财政“全兜底”

民生系着民心,农贸市场在流通升级转型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坪山区克服今年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大市场升级改造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区级财政补贴标准,完成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财政补贴率达100%,总投入资金3728万元,在全市首批实现财政补贴的“全兜底”。重点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市场秩序、公厕、“三防”设施、诚信经营等方面,开展优化改造提升工作,推动市场硬件基础设施质量和水平再提升,以点带面促进市场整体上档升级。

因地制宜,构建升级改造坪山“新模式”

坪山区根据“提升一批、关停一批、建设一批”总体目标,成立由李勇区长挂帅的改造“工作专班”,坚持标准先行,加强组织协调,优化布局高起点建设规范农贸市场。将升级改造与“创文”相结合,根据市场排水排污以及消防等配套严重缺失的实际情况和创文需求,各职能部门密切沟通,制定分类改造实施标准,从消防安全到水务治理,从城市卫生到食品安全严格按照深圳标准建设,有效提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督促各市场严格落实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大清洁,全面开展市场冻库大排查、大消杀,冻库从业人员、冷冻产品、冻库环境核酸检测“全覆盖”使得卫生防疫和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有力筑牢市场疫情防控“防火墙”。将市场升级改造与提升“米袋子”“菜篮子”保障能力相结合,建立产品市场供求监测机制,重点监测坪山区基本农田和四号屠宰场每日产出数据,全力保障农贸市场升级后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在提升改造之外,通过新建一批农贸市场来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其中坑梓街道恒辉农批市场新增店档96个,面积10000平方米;坪山街道洋母帐安置市场,设计面积13261平方,停车场面积12100平方,市场商铺255个,市场档位475个。

内外兼修,完成改造硬件软件“双提升”

坪山区按照“购物环境化舒适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原则制定分类改造实施标准,不断提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了群众消费需求,市场升级改造硬件软件同步发力。坪环市场是今年新完成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改造面积5600平米,店档总数近300个,总投入超过1000万元,以“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示、计量准、可追溯”为标准进行了改造提升,物品摆放、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市场硬件建设水平达到深圳标准。升级改造后的坑梓第二市场是坪山区首家安装智慧农贸系统的市场,该系统涵盖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食品溯源等方面,有效地解决了短斤缺两、移动支付、检测公示、食品追溯等问题,为市民打造布局合理、环境舒适、管理规范、食品安全的农贸市场,提供有序、舒心、安心的实在服务。

编辑 刘思凡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