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娃反复呕吐肠穿孔!只因误食这个玩具,很多家都有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曹海燕 文/图
2018-01-11 18:17
摘要

深圳市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是一只专业的小儿腹部外科及新生儿外科团队,立足深圳,辐射整个广东省,常年接收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患儿及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患儿,治疗病种包括:小儿腹股沟斜疝、阑尾炎、肠套叠等腹部外科疾病及先天性肛门闭锁、肠闭锁、巨结肠等新生儿...

家长带孩子可不能疏忽大意,一个不留神孩子可能接触致命风险。近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反复呕吐的孩子,经过检查发现,孩子因误食磁珠造成肠穿孔,经手术抢救孩子终于脱离危险。

不明原因反复呕吐 家长以为是消化不良

18个月大的小安(化名)不明原因出现了反复呕吐,正值秋冬季节交替,家长本以为是简单的消化不良,就在家中给孩子口服了一些常用药物。虽然没有发热等表现,但呕吐症状一直没有缓解。

就这样过了一周后,孩子的精神逐渐变差,着急的家长带孩子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在门诊做了腹部X光检查,检查结果让医生及家长都十分惊讶。在小安的肠道内居然有5颗连在一起的圆圆的珠子。家长向医生反映,家中有很多这样的玩具磁珠,磁力很强,吸附在一起很难分开。

磁珠吸附造成肠梗阻  孩子紧急入院手术

对于一名有经验的小儿普外科医生,这样的X光结果并不十分陌生,临床上几乎每两年都可以遇到一例误食磁珠、磁铁的患儿。磁珠、磁铁和一般的消化道异物不一样,由于有很强的吸附力,在吸附过程中可以将肠壁夹在中间,使多段肠管蠕动受限,导致肠梗阻,由于吸附紧密,时间稍长,磁珠之间夹着的肠子会出现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小安来院时已出现了严重的肠梗阻,大量腹腔积液,同时有腹膜炎表现,血液检查提示感染很重,根据经验判断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肠穿孔。病情紧急,入院后,医院就对小安进行了腹部手术。术中的情况同术前预计的一样,5颗磁珠将小安多段小肠紧紧的吸附在一起,导致严重的梗阻,磁珠吸附处的肠壁已经出现了3处坏死穿孔,大量粪液已经流入腹腔。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治疗及术后10多天的抗感染治疗,孩子逐渐恢复,最终痊愈出院。

敲警钟!去年收治681例误食异物患儿

消化道异物是小儿普外科的常见病,仅2017年,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误食异物的患儿达681例。误食异物的种类较多,以硬币、纽扣电池、螺丝、螺帽、玩具零件等多见,偶有误食发卡、回形针、钉子、磁铁等。

通常,在孩子肠道解剖结构及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多数体积小、形态规则的异物均可自行经肛门排出;但一些体积较大的异物会在排出过程中受阻,这其中有些可能长期在肠道中存在,但并不引起不适,如果长期位置固定不能排出,最终需行手术将异物取出;有些异物可能堵塞肠道,导致肠梗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此外一些形态不规则、尖锐的异物也可能会刺破肠管导致肠穿孔,也要急诊手术治疗。

在所有的消化道异物中有两种异物十分特殊,第一种是磁珠或磁铁。由于磁铁可以互相吸附的特殊性,分颗或分次误食十分危险,可导致肠梗阻、肠坏死及穿孔,需要广大家长十分重视,不要将这类物品给孩子玩,即使玩这类玩具也要在家长监控下,玩后及时做好收纳,放在小孩接触不到位置。

第二种是一些可能在消化道中产生化学反应的异物,如纽扣、电池等,在电池表层被消化液腐蚀后,电池内的化学物质外渗,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因此此类异物如果在肠道中长时间固定不动不能排出,建议积极手术取出。

医生提醒:

很多危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家有小孩,家长一定要注意物品收纳,给孩子玩适龄的玩具,不要让孩子置身危险之中。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曹海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