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牛憨笨因病医治无效,4日15时3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76岁。5日下午,市委副书记李华楠与市领导郑轲、郭永航、吴以环一道,专程看望了牛憨笨院士的家属。
李华楠代表出差在外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向牛憨笨院士的夫人阔晓梅及其子女表示慰问,对牛院士的逝世表示哀悼。阔晓梅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并向李华楠介绍了牛憨笨院士患病前后的工作、生活情况。
2013年2月,牛院士被诊断为壶腹癌。3年半以来,他一边与病痛作斗争,一边勉力继续进行科研、培养学生。病痛折磨有时甚至让他想要放弃治疗,但一想到“工作怎么办,学生怎么办”,他便继续与病魔战斗。
2001年,时年61岁的牛憨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文,诉说了他与深圳、深圳大学的不解之缘。此前两年,他带着课题组18名成员一起来到深圳,结束了深圳没有院士的历史。
为什么选择深圳大学?牛憨笨说,首先在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当然,这不是指他个人所需,因为他当时年收入已有10几万元,家庭经济非常宽裕。他考虑的是科研与产业相结合所需要的巨额经济来源,深圳有这个条件。
他老早就抱有把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的信念。来到深圳,他才得以得以在这个方向上开始起步。另外,深圳大学为他及课题组提供了十分优越,当年即争取到市政府投资一亿元,建实验室。
牛憨笨在文中说,我们将不负深大的厚望。
1999年,牛憨笨团队来到深圳。
他说到做到。来深后,他组建深大光电子学研究所,建立光电工程学院,推动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链。他领导建立了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组织学院科研团队申报国家973项目,使深大的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深圳的科技创新作出了贡献。
在跟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尽管深大的研究生思维活跃,很有创造力,但是与内地的研究生相比,他们不够沉得住气,因为他们跟企业接触的机会多,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赚钱的机会自然也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常常难以静下心来搞科研。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005年开始,他用自己的工资设立了“牛憨笨奖学金”,奖励当年在光电子与光子学科研项目有重大进步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鼓励他们专心做科研。
2010年,在深圳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评选中,牛憨笨被评为“杰出创新人物”。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项荣誉时,他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深圳人均GDP也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在拥有世界顶尖人才、拥有科技原创成果和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的愿望是将分分秒秒用于人才培养,用于我酷爱的科技创新。”
牛憨笨曾说,自己将工作到80岁再退休,因为,没有什么比在实验室跟学生们呆在一起更幸福的事了。
7月4日,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为人正直、提携后学的优秀科学家,逝去了。
李华楠说,牛憨笨院士是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为我国国防建设和高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引进的第一位院士,他也为提升深圳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特区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工作精神和品德风范,值得我们积极学习、发扬光大。
牛憨笨院士的儿子牛钢,在父亲故去的当天,写下深情回忆文章。文中他说,我爸爸这一生是幸福的,因为他把他所有能够在他的青春的岁月,盛年的时光,以及年纪渐长之后平静下来可以思考的点滴时刻,都放在他热爱的科学研究的生活中。
人物档案
牛憨笨1940年2月出生于山西壶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并兼任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光学学会理事长、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共9项社会及学术团体职务。
牛憨笨院士是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变像管超快诊断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光化学、光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激光技术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超快图像信息获取手段。他设计并负责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获得重大应用的静电聚焦、静电偏转通用变像管,创建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负责研制成功的九种变像管和七种变像管相机,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禁运,并使我国超快诊断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为国防建设及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