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将举办12个专场,2000多件拍品总价几十亿元……12月19日下午,众多本地及从外地赶来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齐聚罗湖水贝IBC环球商务中心四楼格式发布厅,共同见证华夏拍卖(深圳)2020首届艺术品拍卖会开幕。据悉,这场综合性拍卖会拍品数量多、质量高且传承有序,是深圳建市4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拍卖,填补了深圳拍卖市场的空白。
罗湖区副区长宋强,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薛江,北京鸿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易苏昊,天物馆馆长、中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钱伟鹏,中国民协古陶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鸿,深圳市汕尾商会会长吴木棠,深圳市新恒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炜恒,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大明,深圳古玩城董事长卓少东等1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深圳古玩城副董事长卓杰在开幕式致辞表示,此次拍卖旨在“说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价值,让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易苏昊也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场拍卖会,更是一次收藏界的盛会和华夏文明的传承。
据悉,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华夏拍卖广纳英才,组建了中国书画、陶瓷、玉器珍玩、杂项、家具、佛像、钱币、养生佳酿、珠宝翡翠等多个门类的专家团队,经过精挑细选,共为此次深圳首拍带来2000多件艺术精品。拍品涵括了瓷器杂项、中国书画、玉器珍玩、佛教艺术品、佳酿臻茗等等门类,跨越600余年历史,展现了浩瀚中西文化。从12月20日起至12月22日连续三天,将在深圳罗湖水贝壹号B座5楼珀丽酒店(书画专场)和IBC MALL四楼格式时尚发布中心举行12个拍卖专场,拍品总价值达几十亿元人民币,带给藏家和市民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其中,瞩目拍品包括一件源自欧洲私人旧藏的洋彩锦地镂空玲珑转心冠架;一件殊世罕见的清雍正年间粉彩双龙捧寿云鹤纹大盘;一对堪称雍正斗彩名品的斗彩灵仙祝寿纹盘;一对清乾隆年间的漆地百宝嵌博古图葫芦式挂屏以及一幅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山堂诗》。
还有可以体现华夏首拍高水准的顶尖精品——清乾隆年间的白玉御题诗扳指(共七件)带剔红盖盒。七枚扳指上内容丰富,做工精湛,剔红盒上满雕缠枝梅花,匠心独具,贵气逼人,为典型乾隆宫廷的气息。华夏拍卖的这件拍品是从未在拍场上公开出现过的一件生货,为欧洲一家老户所旧藏。类似的藏品,除了两岸故宫外,民间所藏一件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了4736万港元的高价!
从世所罕见的瓷器到稀世珍宝的玉器,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精彩绝伦,不容错过!
读特新闻+
十二个拍卖专场及图录
楹联专场
左宗棠,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名武将,不仅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更要有文韬武略,如此才能成就大业。
左宗棠身为武将,兼通文墨,擅书法,崇碑版,篆、隶、行、草兼善,笔力雄健,风格豪迈,楹联作品流传颇多,为时人所爱。
据说,他从12岁开始,就爱好书法。其书风沉着激迈,文辞通畅,瘦劲的笔致、清峭的结字和疏朗的布局,依稀透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盛气。
古代书画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他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记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
中国书画(一)
张大千,他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徐悲鸿称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他曾在1956年与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晤面,西方报纸将这次会晤誉为“艺术界的高峰会议”。
此幅作品画面大气磅礴,苍劲沉厚,作于陈年老纸之上,益显古意,是大千这个时期中罕见的皴擦繁密的大作。
林风眠,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培养了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一代蜚声中外的杰出艺术大将。
“风眠”——倚风长眠,极静极美,简单的两个字,潜藏着数不尽的诗意。但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岁月起伏,孤独、灾难接踵而来,倚风长眠终究只是一段遥不可及的畅想......
他的一生经历了世纪的重大变迁: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文化大革命……这些民族的大事件,都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他的人生几乎映衬着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寻觅和苦难。
所以我们说,林风眠的艺术有一种罕见的苦味,他的艺术就是这种孤独的苦味的诗。
中国书画(二)
陈金章,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是继关、黎二位老师之后登上中国美术馆中庭展出的第三位岭南画家,被誉为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
作为岭南画派领军人,陈金章将传统上视为花鸟题材的广州市花红棉花引入国画山水创作题材。他的《报春图》通过木棉树寓意广东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开创了岭南画派画红棉的新手法。
对陈金章而言,山水画不只是技法,更是岭南人对故土的一份挚爱情思。
西洋古董及珍稀佳酿
路易十六风格,选用品质最为上乘的桃花心木为材,纹理颇具流淌性,鎏金铜饰点缀,四腿向下渐敛,连以搁板;柜门微前探,绘以古典大师风格之花卉,上部垂饰铜鎏金蝴蝶结系挂的花环;柜门可向下打开,作为桌面书写使用,柜内设隔层及四个抽屉;柜门可上锁;柜身主体之下亦设一抽屉,其上左右各饰一展翅的小天使;柜顶三面环饰铜鎏金廊形栏,其下立水中间饰扭索铜鎏金装饰;柜腿以铜片装饰竖槽,流畅服帖,工艺及其繁复且成本颇高,只有极具实力的工匠方能胜任,无疑展现出了高超的制作水准。
梵韵吉相·佛教艺术
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统治者的提倡,因此佛教开始遍布华夏各地,石窟造像、金铜造像、佛教建筑纷纷出现。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佛教造像中最为珍贵的,当属金铜佛造像了。金铜佛造像铸造工艺复杂,熔铸锻炼非常繁复。从泥塑到冶铜,从塑胎到脱蜡,最后再到修饰打磨与鎏金镶嵌等,每一道工艺,都展现出深奥的古代造像工艺。
此尊为明永乐北京宫廷御用监制作。释迦牟尼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于右踵上,为释迦降魔成道像。表现菩提树下的佛陀以坚定的意志挫败魔罗女色而成正道。“触地印”象征只有大地之神才能为佛作证。释迦神态祥和,眼睛嘴角微露笑意,饱满的脸庞略呈“国”字形,有永乐晚期向宣德造像过渡之特点。单袒右肩,肢体圆浑,衣褶写实而富于变化。
此件造像简洁生动,质感极强,所用铜质之精,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神情表达之准确,为明代佛教造像的上乘之作。
古董珍玩(一)
此瓶白玉无瑕,油润如脂,取整块和田玉料掏膛制成,器高28cm,颇具气势。器形纤长,瓶身主体光素,具有浑然天成之美,皇家气韵十足,充分显示出玉石的“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坚密”的特点。
雍雅华彩·臻稀翡翠
张炳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直坚持高端翡翠创作,培养了大量的玉雕人才,为弘扬玉雕技艺、传承玉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在翡翠雕刻中融入了擅长的岭南山水、花鸟绘画,每一落笔皆带书法,每一幅画皆有诗意。山水牌成了最能代表他的翡翠雕刻风格的作品,方寸之间,千里之外。
张炳光可谓翡翠雕刻里的“山水诗人”。
华夏遗珍·中国古代艺术
冠是古人对帽子的叫法,成语中的弹冠相庆、张冠李戴、怒发冲冠等说的就是帽子。而承放帽子的东西就叫冠架。
从清宫档案的记录及传世品来看,冠架的釉彩品种丰富,装饰方法有彩绘、锥拱、镂雕、转旋,另有与紫檀木相组合一种。器物精美,工艺难度较大,代表了清代官窑瓷器的烧造水平。
放帽子的物件都这么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皇室的讲究和奢侈可见一斑。
此冠架由独立的三部分组合而成,上部冠托为伞骨状,四只支骨等距分布;中部梃手为圆柱形附平底,通体施洋彩,柱身四周等距攀爬四只螭龙,龙体蜿蜒,昂首张口,身形矫健,底处作绿彩海水波涛纹;下部底座为四方体镂雕接木纹釉方底座,足底内凹,器底施白釉,底心镂空作方孔钱状。
本品所饰之洋彩,绘饰技法即诸多方面彰显出典型洋彩之特征:一为繁缛而连续的各式纹样,这种装饰并非枯燥的雷同,而是在诸多细节处给人别致而考究的观感体验,视之妍丽夺目;二为写实性的纹样描绘,包括底座处的海浪纹,身姿盘曲的螭龙纹,乃至所描绘的各类缠枝花卉纹,皆写实而生动。三为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纹样描绘的色泽深浅来表现明暗,突出立体层次感,这些皆体现出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风格。
粉彩双龙捧寿盘器型硕大,在雍正官窑中比较少见,它集中了雍正粉彩器的制作特点,绘画精益求精,利用多种彩料把双龙描绘得动感自如。
虽然是传统题材,但却创意独到,笔法自然,构图巧夺天工,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此拍品应为御窑厂为宫廷特制的恭祝圣寿佳器。
双龙分别以胭脂红与淡松石绿描绘,色彩淡雅,对比鲜明。双龙捧寿,象征皇图永固,万寿无疆。
盘内壁饰八只形态各异的仙鹤,俯仰顾盼,飞舞奔放,穿插有序,腾踔天空,翔于五色祥云之中,既寓“鹤寿千年”之意,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古人诗意。
盘口沿描金,盘外壁以矾红彩绘十只蝙蝠,胫部饰汹涌海浪,寓意“洪福齐天”、“福山寿海”。
本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及外壁皆以釉下青花绘山石并勾勒花卉枝叶,继以釉上红、黄、绿、赭石等色彩填绘。洞石之上有天竺横欹而出,下见水仙吐萼含苞,灵芝倚石而生,整个画面春意盎然,若和风拂面,醉人心扉。
灵芝与水仙、天竺、寿石,取谐音“灵仙祝寿”之意,通常这种纹饰用于祝寿而专门定烧的器物,不同于例行烧造的大运瓷器。因此本盘既有极其强烈的祈福之意,又隐含着唯有帝王才能独享的无上权威。整器造型周正隽美,釉质匀净淡雅,笔触细腻,填彩精细,构图相宜,制作精美,寓意吉祥,堪称雍正官窑斗彩佳器。
本品另一独特之处则是灵芝的频繁出现,而且还是长在石头上的灵芝。检阅史料文献可知, 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
此挂屏呈葫芦式,由上小下大八方形组成,方正严谨,与其他葫芦图样相比,此样式更具华贵大气的美感。
屏心正面红漆地,上嵌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意。挂屏画面构图典雅,构件琢制精细配置合理,体现出较高的镶嵌工艺水平。
贴皮紫檀框浅浮雕纹饰,以精巧刀工勾勒出四周所饰的莲花卷草纹和中部所饰的朵莲、勾连夔纹、云蝠纹,牙角镂空夔龙纹,意指万代连绵、 皇统长久。背面黑漆地描金“洪福齐天”图,以祥云蝙蝠之祥瑞景象,衬托葫芦样式象征的“福禄”寓意。
此件作品工艺精湛、用料考究,是难得的装饰艺术品,且集博古之文人逸气和传统吉祥意象为一体,更添一丝趣味。
清朝自北方入关,弓马骑射为其传统,故虽清中期后承平日久,旗人已不常事骑射,佩戴扳指的传统却保留下来。加之各种规制日趋完善,上自君王,下至各旗子弟皆喜佩戴,往往琢玉成之,以象征身份地位,以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非皇室贵胄不能戴也。
此件拍品一组 7 件扳指均以羊脂白玉打磨雕制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包浆清透,内壁光滑,器型规整呈圆柱体, 外壁精刻御制诗及花纹,字体工整雅致,制式符合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记载。
清帝乾隆尤爱扳指,据统计他为诸多玉扳指写作御制诗不下五十首。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大阅图》中,即可见到乾隆帝右手拇指上佩一白玉扳指。
珍稀佳酿及养生茗品
本组拍品为鉴证中国近四十年来得伟大发展,由1981—2020年贵州茅台酒全套收藏组合。含1981年—2020年每个年份各1瓶(1996年为金属盖),共40瓶。
此组贵州茅台酒组合,为进入20世纪80年代起,每个年份的茅台酒产品,跨越长达40年,传承了悠久的时代文化,本组酒体窖存多年,酒质优雅细腻。其每一瓶具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老熟香味道,品质极佳,实属茅台老酒收藏组合臻品。
波摩 50年—1961 单一麦芽波本桶
全球限量200瓶,瓶号88,40.7%Vol 700ml。作为这套系列中最早被发售的一只,1961在2011年首次被发布时就受到极高的关注和追捧,时隔近十年的首版再次亮相,定会吸引众多藏家的目光。
这套产品的每一只50年典藏威士忌的酒瓶,皆是由著名的 Glasstorm 玻璃雕刻工作室手工吹制,制作精美的酒瓶颈部和软木塞则是由 Fattorini 银器名厂制作,酒瓶放置于由苏格兰著名木匠 Peter Toaig手工制作的榆木酒盒中,相当精致。该系列总计发售 200 瓶,本瓶为第 88 号,瓶号很有纪念意义。
巧夺天工·当代玉雕
水墨,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来表现物象,有着独到的艺术效果。
和田玉墨玉中有些料子最能体现这黑白水墨之美,其中俗称“黑白子”的青花更是玉雕师的最爱,它黑白分明,可用于巧雕。
此件为巧雕中的精品。圆雕一榻一人一犬,勾勒出情趣横生的夏日小景图。竹榻之粗、之黑、之静、之刚,与人物之细、之白、之动、之柔形成鲜明对照,相互印衬,令人印象深刻。
古董珍玩(二)
西洋古董钟收藏凭其精美的外形和有趣的历史在国内蔓延,成为社会风尚。
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各式各样、设计精巧、功能齐全的钟,这现存的1000多件钟表主要是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产物,这一时期正是钟表历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顶尖的。
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黄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更值珍视。
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属于蓝釉的一种,因其钴含量低于1%,所以釉色浅淡,呈现天空之色。
编辑 刘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