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持续深入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坚决完成中央和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严守“零增量”,加快“减存量”,全市各级规划土地监察部门在市规划土地监察局统筹部署下,全面开展“规划土地监察在行动”违法建筑集中拆除专项行动。
记者从深圳市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获悉,随着坪山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当前,一些违法建设现象也开始出现,与违法建设相关的矛盾也逐步暴露, 一是征拆利益驱动致使城中村加建、抢建博赔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高墙院内和楼顶的违法抢建因位置隐蔽和当事人不配合难以进入现场等原因,仅靠人力排查存在盲区“死角”,难以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和实施长效管理。为有力高效地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痛点”,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聚焦违法建筑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运用空中巡查、智慧网格、智能监控等新时代查违信息手段,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化“智慧查违”防控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切实提高巡查发现率,规划土地监察局积极创新打造“空中之眼”无人机巡查比对系统,引进移动端+PC端智慧平台,利用无人机对辖区实施周期性覆盖巡查,形成“筛选图斑、甄选初核、推送任务、现场核实、反馈信息、复核检查、督察通报的强效查违治违流程“七大步”,在加大执法透明度的同时,真正实现空中监控与地面巡查无缝链接,全时空全地域查违治违。“有些违建平时在地面巡查确实发现不了,无人机则能发现执法人员难以到达的传统巡查‘死角’,而且加大了执法的透明度,筑牢了防贪防腐防线。”规划土地监察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自今年7月份“空中之眼”查违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共制作全域正射影像底图2期,完成7921宗图斑的处置工作,其中违法类图斑424宗,及时查处新增违法建设行为95宗、面积7.3万平方米。
创新智慧“土地监察” 高效提升执法效率
一直以来,坪山区大力推进网格查违的科技化、智慧化,积极探索构建“人在干、系统查、数据联”的网格查违治理新格局。一方面,优化一线基层查违力量巡查模式,将原有的二级巡查升级为智能比对覆盖式巡查模式,以社区为基础单元将6个中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片区,将每个网格片区查违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另一方面,由工作人员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监察信息化平台,结合最新航拍图以“涂格子”方式逐一比对每栋建筑物和每个地块的新变化,使巡查监管更加精准、效率更高。同时,充分利用执法云平台办案系统,确保案件线索及时上传、及时互通、及时查处,实现“巡查、比对、查办”全面管控。今年以来,共巡查发现并上报违法线索1773宗,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507宗,清拆面积20.5万平方米,持续实现永久性违建(栋数)“零增长”。
整合城市空间信息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据悉,在“三库系统”(坪山区土地信息库、存量建筑信息库、违建当事人信息库)整合、管理和应用改革的基础上,坪山区创新打造“实景城市空间数据整合系统”,进一步整合与建筑物相关的“人、房、法”等数据,形成供全区使用的“数据集市”,逐步打破信息联通壁垒,为提升我区各职能部门社会治理的共建共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融合影像分析功能,将高清视频、无人机影像嵌入三维地图中,通过与三维建筑模型智能比对,以及后台AI技术对建筑物实现实时抓拍识别,精准判断疑似违法建筑,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查违。
打造“国土天眼” 建立“四位一体”
为有效解决执法工作效率偏低、执法取证难的问题,坪山区还依托原有规划土地监察信息化平台,并整合全区各类8565个已建成城市摄像头,积极打造“国土天眼”视频监控系统,新增333个高清点位智能视频监控点,目前已完成9180米管道勘查和127043米光纤铺设、安装监控设备9个。通过视频智能分析、违法预警、智能调度、预警预测、手持端APP等业务应用功能,实现多方位、全天候24小时动态监控及信息采集,由原来“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三位一体查处模式升级为“天空看、地面巡、视频查、网上管”四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加快形成有效的城市空间治理格局,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见习编辑 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