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 深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福金:奋力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勇当先行示范区建设“人社尖兵”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文 杨浩瀚 吴铠锋/图 陈敏芝 孙迪/视频
2020-12-10 21:34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紧随着特区发展的脚步,深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再创新高、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劳动关系日益和谐,经办管理服务更加便捷,一项项扎实举措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绘就新时代温暖幸福的民生画卷。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大会上深情嘱托:“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将如何再启航,推进人力资源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此,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福金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人社部门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重大历史机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奋力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勇当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人社尖兵’。”


谈“稳就业保民生”

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记者: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央多次提出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其中“稳就业”是排在首位的。我们人社部门是如何稳就业保民生的?取得了哪些创新和突破呢?

孙福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大年初二,深圳人社部门就成立了工作专班,落实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为重点产业供应链企业迅速解决用工需求2.2万余人;通过“市内跨园区、跨行业余缺调剂”等方式,迅速为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和医疗物资供应企业补充用工4200余名。随后,分赴6个劳务输出大省开展劳务对接,并用“点对点”的方式累计接回异地务工人员2.57万人,有效缓解了疫情早期的“用工荒”,保障了深圳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后续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强化就业政策供给。一方面“减负担保企业”,迅速落实社保减负措施,截至10月底,已向全市企业减免社保费392.72亿元,延缴社保费86.42亿元。快速发放稳岗返还资金,累计向53.16万户次企业发放58.19亿元,惠及员工1106万人次,中小微企业是最大受益主体,政策实施力度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另一方面,“稳就业保民生”,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共有1600多家优质企业提供超6万个岗位,全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已吸纳8700名应届毕业生就业,有力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快推进失业补助金发放。向19.06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5.94亿元。

记者: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社部门是如何稳就业保民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百姓共享改革红利?

孙福金: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既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动力。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高质量,推动制定以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产业行业优先发展,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二是促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提质增量新政策,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办好“逐梦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三是稳岗位,扶持市场主体,做好社保费减免延缓、以工代训等政策落实工作。四是保重点,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做好异地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五是优服务,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谈“人才引进”

聚焦高精尖缺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屡次提到了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因人才而兴的深圳,始终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40年来不断创新人才政策、服务和环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呢?

孙福金:经济特区建立40年,深圳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质量,营造优良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推动发展“原动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1.7万,专业技术人才181万,技能人才392.5万。引进留学回国人员连续11年增长,累计已超15万,涌现出云天励飞、柔宇科技、奥比中光等一批代表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深圳人才队伍建设在总体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不足,高精尖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及顶尖科研团队较为紧缺;二是人才队伍和人才环境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才政策的开放性、有效性、精准度需进一步提升;三是高等院校、科研载体和育才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是坚持高端化引领,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领域大力引进培育科技人才。

二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是不是人才,由企业说了算,进一步向用人主体下放人才认定权限。在激励政策上,我们一直实施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今年开始实行的“境外高端及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都受到了企业欢迎。

三是坚持国际化导向。我们提倡的国际化,不仅仅是说大力引进外国专家、留学人员,而是建立与国际接轨、无国界的人才发展环境。我们将继续办好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统筹做好博士后管理、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创业等工作。

四是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进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措施落实,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大力推进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谈“智慧人社”

全力打造深圳人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杆

记者:近几年,深圳人社部门着力解决业务“堵点”、监管的“盲点”和办事“痛点”,大力开展政务服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用排长队了,办事方便了,速度提高了。在这方面,我们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创新之举呢?

孙福金:近年来我们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智慧人社服务模式,从“小切口”实现“深突破”,给市民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智慧人社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像在人才园办事大厅,前几年,大厅日均接待办事群众近4000人,现如今日均接待人数下降到了690人左右。这得益于我们不断加强政务服务智慧化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改革。现在,人社系统192个事项中,已经有45项实现秒批,162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疫情期间,办理企业社保减免、失业金返还等等这一系列措施都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办理,效果非常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指出:“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应用,以“线下更便捷、线上更贯通”为目标,全力打造深圳人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杆。深耕“秒批”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率先推动人社服务从“秒批”走向“信用审批”。继续推动社保业务“同城通办”“综合柜员制”,推进社保业务进驻区、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推动实现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三码融合”,打造“市民码”示范样板,构建以社会保险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动“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劳动力大数据平台”建设。

编辑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文 杨浩瀚 吴铠锋/图 陈敏芝 孙迪/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