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闯创干 起而行 有效推动深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文 杨浩翰/图 陈敏芝 孙迪/视频
2020-12-09 18:15

“市发改委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有效的推动深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深圳将坚持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全面发力“五个率先”重点任务。高新技术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法治环境全国最优,文化创意产业位居国内第一方阵,民生保障水平总体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国内一流。

高质量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谋未来

记者: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在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深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是如何前瞻产业发展,谋划产业布局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郭子平:深圳科技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市场化创新,善于把新技术转化成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市场化、产业化应用推广,并配套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早在2009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等七大战略性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7848亿增长到2019的超万亿规模,占全市GDP比重近40%,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标杆城市。

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在原有的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政策基础上,出台支持5G应用相关扶持政策,近期我们将会举办全球5G应用场景大赛,以此带动新行业发展。

二是持续用好战略性产业扶持资金。用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对战略性产业的投入,2020年投入3.9亿元,引导社会投资接近15亿元。明年我们还将继续实施专项扶持计划,面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直接资助、股权资助等多元化专项资金资助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

三是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我们将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成链,希望它在生产链、供应链能够有序完整衔接到一起。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梳理了8条产业链,通过链长制的方法,促进产业上下游实现生产和供应一体化。

四是前瞻谋划培育未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讲话提出深圳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当前我们重点在量子科学、区块链等领域预研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

扩大内需:发力基础设施建设稳投资

记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那么,市发改委在扩大内需方面,有什么重要的抓手?

郭子平:对发改部门来说,扩大内需关键是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而政府抓投资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发力:

一是抓好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市民群众关注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今年新开通地铁6、8、10号线及2、3、4号线等延长线,目前运营线路共11条,运营里程超400公里,未来我们还将加大这方面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出行的便捷度和舒适度,预计到2022年,我市城市轨道将形成16条线路、里程达到570公里,到2025年,我市将形成16条线路、里程达到650公里。

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加大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城际的建设不仅能解决加强城市之间人员的交往,产业的互补,同时对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居民也能利用城际解决到中心区域通勤的问题。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赣深铁路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正在加快推进深汕高铁、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等5条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建设规模约345公里。

二是抓好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2020-2025年要完成4000亿元新基建投资。截止10月底,已完成865亿元投资任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一批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绿色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5G应用场景建设。对于五年要完成4000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任务,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

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改革经济增活力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带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如此活跃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是如何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最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未来如何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郭子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深圳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近年来,深圳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出台营商环境20条、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行动方案等文件。

今年,又出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及增补清单,精准推出275项改革举措,不断将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开办企业实现“一网一次一日一窗零费用零跑动”,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个工作日,小型工程水电气接入零成本,进出口环节核验证件从86种精简至44种,“i深圳”上线服务事项7700多项,99.9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9.22%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1643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393项电子证照可替代实体证照。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营商环境带动下,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今年1-9月深圳净增企业数量仍然逆势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

接下来,深圳将按照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有关部署,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制定《深圳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着力抓好8大领域70项创新改革事项,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

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要素市场化评价贡献机制,积极探索充分体现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

在国际规则衔接方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构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造若干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开放平台。建立深港营商环境战略合作,在政务通办、跨境贸易、监管执法、司法协作加强合作。

在利用科技赋能城市管理上,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运用,推动城市级的智能感知系统等智慧系统建设,创新各类智能化信息化城市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在法治创新方面,要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在中央授权改革和法律空白等领域先试先行,抓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社会信用条例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条例等,为营商环境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在激发市场主体方面,通过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的深圳精神,形成全社会改革合力。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咨询监督委员会功能,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发动,让广大企业参与改革、受益于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编辑 许舜钿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文 杨浩翰/图 陈敏芝 孙迪/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