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深圳学生创客节(2020)暨第36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场活动在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初中部举行,本届活动的主题是“礼赞40年,科创赢未来”。
创新体验 快乐成长 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各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教育行政部门承办。活动在时间维度上跨越了一个季度,历时整整3个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科普名家进校园活动、学生创客秀活动、创客马拉松竞赛活动(包括学生创客马拉松竞赛活动、教师创客马拉松竞赛活动)、“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深圳选拔赛(包括MakeX机器人挑战赛项、RoboGenius超变战场挑战赛项)、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项目深圳选拔赛、深圳市中小学生海陆空模型竞赛(包括1/16遥控电动房车平跑车竞速赛、遥控游艇水上足球赛、火箭伞降竞时赛)。
第36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宗旨为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圳市赛首次采用网络评审加线下赛的模式,共收到全市科技发明作品661件,科学论文270篇,科幻绘画529幅,科技实践126个,辅导员科教制作及科教方案116个,共计十万中小学生参与。大赛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高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
强科普 促创新 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综合素养
在过去的五年,深圳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全市已创建200个中小学创客实践室、250个中小学生“优秀科技社团”,重点资助了近150门创客教育课程、2100项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开发了近1000门科创类好课程,确立11所与中科馆的馆校合作学校。不仅如此,深圳孩子还屡获科技创新大赛的国际级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我市中小学生获得国际级科技创新类赛事的获奖成果有百余项、近千人次。
【读特新闻+】
“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深圳选拔赛-Robo Genius-超变战场赛共有深圳市中小学近50所学校,200余名师生参与。Robo Genius-超变战场赛的主要内容是把火星探索和AI的相关知识设计到比赛任务中,通过拼搭和编程,完成相关挑战。沉浸式的赛场、激烈的对抗在考验选手策略执行和团队配合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选手的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本次比赛对选手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选手们在享受比赛带来乐趣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友谊,更弘扬了拼搏的赛事精神。
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深圳选拔赛 MakeX机器人挑战赛融合了 "创造、协作、快乐、分享" 的赛事精神,旨在通过机器人比赛激发青少年对于创新创造的热爱,让师生更加深刻认识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本次大赛设置了MakeX Starter智慧交通和MakeX Challenge智造大师两个赛项,吸引了来自深圳市近50所学校的参赛队伍参加。通过比赛,参赛选手展示了多样化的机器人设计、展现了个人创意和团队协作智慧,在赛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编程、设计、搭建等技能去完成挑战。
今年的教师创客马拉松竞赛共有来自全深圳市的40支中小学学校队伍,近160余名老师参与。竞赛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采用组织方提供的工具,现场动手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编写相应的程序使之正常运行。本次竞赛以“我为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献礼”为主题展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作品完成后,各团队成员通过路演讲解的方式分享了作品的创意和功能。为期两天的创客马拉松竞赛,不仅激发了教师们的创客灵感,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当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后也随之会把这种创意造物的理念转化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学生创客马拉松竞赛活动”则是把创意变成现实的造物比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全市中小学校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合计近70支队伍、200余名学生参加。竞赛使用国产开源硬件结合编程软件和各类工具让参赛选手们根据比赛主题现场设计制作一个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的实物创客作品。该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深圳市中小学生海陆空模型竞赛”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探究能力的一项赛事。本次竞赛共有170多支队伍,26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竞赛项目有三个,分别是遥控游艇水上足球赛、1/16遥控电动房车竞速赛和火箭伞降竞时赛三个项目。海陆空模型竞赛活动以竞赛为抓手,进行爱国主义及国防教育,推进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与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参加科技体育教育竞赛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