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伴着初冬的冷风敲打在乌镇的石板路上,敲醒了沉静的千年古镇;在被互联网之光点亮的博览会展馆里,一批来自全球领先的黑科技正“搭台比武”,好不热闹。
本报记者现场探营看到,不少企业都将自己储备的“绝活”带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做首展,既有烧脑的前沿科技,又有好看好玩的应用产品,顿时刷新了乌镇的智慧指数。当天,乌镇气温已降至9度,但依然阻挡不了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记者也忍不住要一探究竟。
可可爱爱
“蓝胖胖”、“度晓晓”都了解一下
“前方转弯,请行人注意!”,这几天一辆灵活穿梭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心场馆外的蓝色小巴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它的名字叫“蓝胖胖”,是一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车如其名,“蓝胖胖”外观小巧、形似迷你面包车,矮圆矮圆的甚是可爱;车内空间宽敞,座椅四周环绕,预计可容纳10人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蓝胖胖”不仅没有驾驶舱,还能按照指令接送游客、遇到行人知道避让。
据了解,“蓝胖胖”由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福瑞泰克研制,从车体到车内核心部件,包括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激光雷达等技术均自主研发、里外全包。其总部位于上海,在杭州设有智能驾驶研发中心,在乌镇建有智能制造工厂以及车量测试中心。
“蓝胖胖是第一次出现在乌镇做预热展示用,还没有上市,很快我们将会大规模商用。”工作人员说。
记者来到百度展台,瞬间被琳琅满目的项目包围,但前方的虚拟动画人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的名字也很可爱,叫“度晓晓”,是百度基于小度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开发的养成类虚拟助理APP。此次,百度在互联网大会上通过一个动画虚拟人物直观地展现了度晓晓的智能技术,记者现场看到,它能答疑解惑、能情感陪伴、能对话交流、还能为你跳舞。如果你拍一张照片,它还能随着照片自动生成不同的卡通形象,以及形成不同的性格。
“度晓晓最大的特点是养成型助理,会随着用户使用频率增多而变的功能越丰富,实现千人千面的效果,每个人的度晓晓都会因每个人而不同。”
有趣好玩
云游故宫、体态测试、AR眼镜,让生活幸福感骤升
想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又想避开人山人海;想慢慢闲逛,又不愿受时间限制?在本届博览会上,腾讯带来了他们最新的文创科技产品——“宅家云游”系列,只要扫码,便可在小程序上游览故宫、敦煌、秦陵等建筑名胜。记者在现场首先体验了“云游故宫”,看到不带VR眼镜,就能全实景式、360度环绕地浏览你想看的任何地方,“故宫的初雪”、“故宫的植物”、“养心殿”、“倦勤斋”等故宫中的各类宫殿、院落和景色全都尽收眼底,并且比在实地参观看的景致更加清晰和仔细。在浏览过程中还配有文字介绍,真是足不出户就能赏景和学习文物文化知识,真是方便极了。
据了解,故宫在数字资源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已有二十余年,分批建设了大量的数字化产品和平台。在此基础上,又借助微信小程序平台、故宫博物院、腾讯等联合推出了一款可满足互联网用户一站获取故宫数字资源需求的数字产品——“数字故宫”小程序。“数字故宫”小程序全面整合了故宫在线数字服务,集文物数字化成果、新文创产品、知识普及及功能性导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体验。未来,相信云游系列家族的队伍还会不断扩大,用户再也不用为出门旅游担心了。
随后,记者又体验了腾讯医典开发的智能体态评估测试,并得到98的高分。记者看到,该评估测试通过手机拍照就能完成,其不仅与AI科技进行了深度融合,还接入了专业的体态打卡训练机制,能帮助用户拥有完美体态。这是腾讯医典针对用户的医学需求推出的又一便捷工具。除了智能体态评估,腾讯医典还有体检报告解读、血氧量测试工具等多个应用产品。
紧接着,记者又来到爱普生展台,戴上他们最新研发的AR眼镜体验了一把“随时看大片”和“远程工业操控”。体验后发现,这款AR眼镜更加轻便舒适,可看到相当于120英寸大小的画面光学显示,也就是说,当你在家躺在床上带着这款AR眼镜就能具有电影院一般的观看效果体验,而且画面清晰、音质宏亮,同时眼镜可以联接网络,戴上眼镜可与远程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工业操作等,在生活居家以及工业、交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价值。
前沿烧脑
类脑计算机、6G通信传输,未来已来!
“人类大脑是非常智慧、高效的系统,我们想模拟人类大脑神经架构体系来研究一种新的计算架构。”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之江实验室带来了其多个最新研发的前沿科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和“600G太赫兹通信系统”。
据介绍,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已经研究三年,今年之江实验室带着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类脑计算机中的神经元数规模相当于小老鼠大小,它在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大脑模拟等方面显示出高于传统计算机的优势。它由三台主机、792颗神经元芯片构成,一共能达到1.2亿个神经元的规模。记者现场看到类脑计算芯片,每个芯片内配备有15万个神经元,工作人员说,新一代也就是达尔文3代的类脑计算芯片可达到每颗100万的神经元。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这是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将792颗达尔文2代类脑计算芯片集成在3台6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中,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5G都商用了,6G技术也要赶紧研发起来。”另一边的“600G太赫兹通信系统”是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关键技术,工作人员介绍,6G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突破太赫兹通信技术,而之江实验室研发的“600G太赫兹通信系统”正是聚焦太赫兹信号的超高速产生非线性传输补偿,以及高效数字接收等关键技术,致力于突破TBIT太赫兹信号,在产生、传输和接受等方面的技术难点。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