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一股汇聚全球设计力量的艺术风暴,即将席卷深圳。
当代51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将在南山区带来本年度最盛大的艺术盛宴——2020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智识城市”大展,本月21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和深圳人才公园同时开幕。
本次大展由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 南山区委组织部、深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由国内知名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联合组成艺委会。展览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场,分别是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和深圳人才公园,室内展场展期为2020年11月21日至12月13日,室外展场展期为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2月28日。
大腕云集为当代深圳文明培根铸魂
全世界“最贵”的艺术家之一达明安·赫斯特,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安尼施卡普尔,中国当代雕塑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徐冰,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向京,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克里斯托弗·勒布伦等大腕都将奉献高水平的作品。还有诸多正蓬勃发展中,惊艳着世界,给时尚和影视界带来源源灵感的众多青年艺术家们也将参与。
在世界城市的竞争中,基于文化的优势正在成为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艺术重心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创新能量吸引着优质的资源和人才。 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四十年跨越式发展,正在迎来迈向现代文明之城的历史节点。
在实现文化“加速度”的现实课题下,本次展览从“智识城市”出发,在公共艺术创造的独特的视角、观念框架与文化联系中,为当代深圳文明培根铸魂。
旨在助推新生艺术力量崛起,关注青年艺术家成长空间,引领湾区当代艺术和公共文化发展,南山区重点打造的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览之一。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经说过:“人类的智识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这句话可换言之:“城市的智识影响城市历史的进程”。以“智识城市”之名,深圳正以艺术思考当下,昭告未来,创造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形态。本次大展也以“智识城市”作为主题,分为“交叠历史”和“重构未来”两部分。展览通过观众与作品的交互,将信息、审美的选择权交给了公众,带来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转变,形成公众与认知的信息集成,进而产生“智识”。“智识城市”的营构,所注重的是公众反馈和公众回应。从艺术创作领域呈现这种智识建构,不仅涉及到艺术创作与城市发展历程的关系形态,同时包含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艺术与各类学科之间的交叠与重构。
作品丰富呈现对智识城市的思考
在“智识城市”大展中,几乎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都在从不同角度呈现对于智识城市的思考。
当代艺术家李枪专门为本次大展创作作品《移山》,通过破坏曾经是我们人类文化主要载体的杂志和书籍,将之重构堆积成为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传统印刷物在互联网海量信息面前的崩塌和堆积。每位观众,也可以从中看到文化载体的迁徙与流动。
艺术家梁绍基的作品《8字谜》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艺术家的装置呈现出春蚕吐丝的影像。任何观众都可以轻易看出春蚕吐丝的运动轨迹是无限循环的8字型,看上去即像是云,又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太极,也寓意数学代表无限大的“∞”符号。每一位观众可以任意使用装置上的设备,模仿视频上春蚕吐丝的运动轨迹,在镜面材料上模仿运动,镜面上也会出现蚕丝似的“8”字线条,这是一个互动的有趣过程,观众在作品前的观看形成了作品的完整性,象征城市中的人们,其运动和生命也在意涵丰富的“8”字之中。
极具个性的青年艺术家克里斯汀·孙·金,现工作生活于柏林,是一位外表时尚的聋哑艺术家,作为天生没有听力的人,金的作品和声音有着深切的关联,通过在其绘画和表演进行解构练习、实验和观察来处理声音的概念。在发展个人视觉语言的过程中,金探索并运用了来自多种信息系统的元素。她的作品集合了绘画图形、音乐记谱法、肢体语言和手语等,并运用这些系统去扩展每个独立系统的交流可能性,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发明一种新的语法和结构。金提示着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却又显然被我们所忽视的事物,她为其命名,随后通过处理声音和交流的限定性因素、社会价值和语言学结构来解构对它们的既定认知。
见习编辑 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