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收藏帖!这里有文博会的16年

深政观察
2020-11-16 21:11
摘要

文博会,又开幕了,在网上,云的!

文博会,又开幕了,在网上,云的!

11月16日下午4时,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正式上线。首次推出“云上文博会”(展览平台:www.cnicif.com,微信小程序:文博会+),通过“云端”向世界展示的有3243家企业(机构)、21572件展品,参展单位较上届增长了40.3%。

云上文博会的上线,标志着文博会正式开启数字化元年,这也意味着主动创新求变的文博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不落幕。

走过十五届,文博会的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现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也彰显出国家级文化盛会的实力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云上办,十几年间文博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1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展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从创立之初,就肩负着“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使命,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经过十五届的成长与发展,文博会线下展示交易规模现已达到105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五届的2312家,已连续十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全部组团参展,每年吸引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文博会的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见下表:历届文博会重要数据),现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

文博会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要从18年前说起。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厘清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

2003年,包括深圳在内的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成为国家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深圳市委、市政府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决定从2004年开始举办文博会。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产物,首届文博会在报批立项便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一年内经历了3次“升格”,由深圳市到广东省、再到国家主办,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展会,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

从首届文博会开始,中宣部就作为文博会筹备工作领导机构,规划布局、科学指导展会的各项承办工作。

2004年11月18日至22日,首届文博会在原深圳高交会馆隆重举办,首届文博会有7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各类观众达47.7万人次,合同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总计达356.9亿元。首届文博会一炮打响,入选了2004年“全国十大文化事件”。

2006年,第二届文博会开始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第二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275.40亿元。当年,文博会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之一,并成为中国首个获得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007年第三届文博会,商务部正式成为文博会主办单位之一。同时,文博会形成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的“五化”办展方针。第三届文博会正式启用统一的文博会形象识别系统—文博会会徽和吉祥物小水滴“文鹏”,打造文博会品牌形象。第三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499.13亿元。

2008年,第四届文博会举办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首次设立国际文化馆,香港政府正式组团参展。第四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702.32亿元。

2009年,中国贸促会正式成为文博会主办单位之一,主展馆1号馆首次开设“中国文化产业项目资本互动交流区”,我国台湾地区首次正式组团参展。第五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880.69亿元。

2010年1月,中宣部牵头成立“文博会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主办单位指导承办、深圳市直部门协调承办、文博会公司等承办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办展机制,确立了“政府办会、企业办展、市场运作、打造平台、以展兴业”的运作模式和有效机制,即各主办单位牵头协调,并每年指定一个主办单位作为轮值单位,从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对展会进行整体布局、高端引领和科学指导;深圳市各政府职能部门具体指导;文博会公司具体承办,统筹协调,统分结合,有效保障了各类优质资源的注入,也有效推动了展会配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年举办的第六届文博会汇聚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首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第六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6年初,深圳推出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将文博会列为“十三五”文化创新的重点项目,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

2018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正式作为文博会主办单位,列在各主办单位的首位。中宣部从协调指导到亲自担任主办单位,强化了文博会的组织领导,为文博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在全国文化类展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充分说明了文博会在全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文博会历届的办展成效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重视。此外,中央、国家及各级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关心指导、全力支持文博会,确保了十六年十五届文博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集中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最高水平

小政了解到,文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年度检阅平台,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展示的重要平台,每年重点组织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中国优秀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参展,各馆展示和交易内容都代表了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

在文博会平台上,生动折射出中国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轨迹:“融合发展”成为很多参展企业共同的特点,由低端变高端、从产品到产业,通过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企业的共同追求。

此外,文博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搭建全球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合作代理机构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展商和采购商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实现亲诚惠容、民心相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突出高端引领

推动全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文博会在保持展馆主题、内容连续性的基础上,每年都会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和市场发展情况,对展示交易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合理调整、设置各专业展馆的主题和内容,集中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成果,推动文博会由“大而全”向“专而优”转变。如设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一带一路·国际馆”等特色主题展馆,把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文化资源注入文博会。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最强风向标”,文博会全面发挥其高端引领作用,为相关行业提供权威导向和前沿理念。通过举办权威信息发布、投融资信息发布、论坛研讨、项目路演、交易撮合等活动,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声音”。每年文博会期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圳召开高规格的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并发布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4

强调展示交易的平台功能

提升展会的市场化水平

文博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一批文化领域的上市公司纷纷亮相文博会,如中青宝、长江传媒、华数传媒、中南传媒、时代出版、百视通、同洲电子等,大大提升了文博会的展示质量和交易份额。

十五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参与到文博会中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博会平台找到资金、信息、人才等合作的要素;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在文博会平台实现内销和外销;越来越多的采购商、投资商、合作商,愿意通过文博会平台寻找优质的文化项目和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文博会的平台上实现了全面对接。

想了解今年文博会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微信小程序“文博会+”观展

【图片】胡蕾 以及综合资料图片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