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奇斯归来,执棒音乐永恒乐团再掀古典乐狂潮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11-26 16:20
摘要

库伦奇斯归来,执棒音乐永恒乐团再掀古典乐狂潮

11月29日晚及11月30日下午,“指挥奇才”提奥多·库伦奇斯将带领音乐永恒乐团再次来到深圳音乐厅,上演浪漫与史诗的双重盛宴。

去年,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的首次亮相为鹏城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震撼与回味,颠覆性的演绎和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至今仍被乐迷津津乐道。今年,他们将带来由洛林·马泽尔改编的无词版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和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等震撼之作,两场演出囊括百年经典,解锁古典音乐的多元宇宙。

作为音乐永恒乐团及其合唱团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库伦奇斯的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一直是古典乐坛的“话题人物”,以“不安分”“离经叛道”的颠覆性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他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追随伊利亚·穆辛教授学习;在带领着音乐永恒乐团的同时,他还兼任俄罗斯佳吉列夫艺术节的音乐总监,创立了一个国际性的节庆管弦乐团“乌托邦”并担任其音乐总监,又以指挥和音乐总监身份与世界顶级歌剧院及当今西方戏剧界的重量级导演合作,多次受邀参加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德国鲁尔三年展、瑞士琉森音乐节,以及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音乐节,曾九次被授予俄罗斯戏剧界极具声望的“金面具”奖。2004年,库伦奇斯在俄罗斯挑选了一批充满潜力的乐手,成立了音乐永恒乐团,如今已成为最受大众青睐的乐团之一。2014年,乐团首次亮相柏林爱乐大厅,以新潮而激情的方式演绎了普塞尔和亨德尔的作品并大获成功;2017年,乐团受邀至萨尔茨堡艺术节连演十场,轰动了整个欧洲乐坛——这支独树一帜的乐团在古典音乐界掀起了一场飓风,可谓是21世纪的“现象级乐团”。除了演出,乐团所录制的莫扎特、马勒、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都受到广泛的赞誉,并荣获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奖、荷兰爱迪生古典音乐奖、日本唱片学院奖,以及英国《BBC音乐杂志》评选的歌剧唱片奖等多个颇具声望的音乐界大奖。作为一个被认为具有“实验性”“先锋性”的年轻乐团,音乐永恒乐团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诠释绝不仅限于对经典的挖掘,还覆盖着年代跨度更大的作品——中世纪音乐、巴洛克歌剧、18至20世纪的古典交响乐和歌剧曲目,以及当代先锋作曲家的实验作品,包括特别委约的新作。这种强大的驾驭能力,证明了他们不仅能精准复刻不同时代的风格精髓,更能赋予所有作品一种统一且鲜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声音。在他们的演绎中,音乐的历史不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一条可以被重新探索、拼接和重塑的河流,每一次演奏都是对“何为经典”的当代叩问。

而这次他们将带来的便是经典之作:11月29日,从《莱茵的黄金》的神秘引子,到《女武神》的激昂旋律,再到《齐格弗里德》的英雄叙事与《诸神的黄昏》的磅礴终章,由洛林·马泽尔根据瓦格纳创作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改编而作的无词版作品以纯粹器乐语言重构北欧神话,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史诗感和交响世界最精炼、最纯粹的戏剧核心;30日的作品则以“命运”为主题,奏响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与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共同探讨着人类面对命运洪流与生命终局时的永恒命题,从挣扎到迸发,施特劳斯用女高音的绝唱,为生命的黄昏镀上一层宁静的金色,而柴可夫斯基则用交响的磅礴,记录下与命运抗争的每一个足迹,共同构成了对生命最完整的礼赞。这个周末,库伦奇斯与音乐永恒乐团将再度掀起深圳古典音乐的风暴,用音符缔造关于力量与宿命的史诗。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