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2日, 以“实现承诺,全民享有”为主题的深圳市第七届安宁疗护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本次分享会汇聚深圳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中心及护理院等多类机构的32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大会特别邀请各参赛队领队组成专业评审团,设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以表彰在安宁疗护实践中深耕细作的优秀团队。
本次大会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深圳市医防融合肿瘤疾病项目组和深圳市生前医嘱推广协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承办,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协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昌盛副院长,医务部吉勇副部长;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应文娟主任;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李瑛会长;深圳市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从主任;深圳市护士协会健康老龄发展分会会长贾秀萍。
书信诵读、影像纪实,诠释生命关怀的多元维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昌盛副院长表示,安宁疗护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次大会是对深圳安宁疗护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期待大家在大会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分享成果,激励更多安宁实践者和社会大众持续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让安宁服务惠及千万末期患者及家庭。

比赛现场,32支队伍以PPT汇报演讲为核心形式,创新融入书信诵读、影像纪实、现场演绎等富有人文感染力的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各机构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实践探索——从专业照护技巧的精准运用,到行业指南标准的严格践行,再到照护品质的持续提升,生动诠释了医、护、社多方联动的协同力量,为深圳安宁疗护事业铺就了一条兼具探索精神、实践温度与引领价值的发展之路。

从各参赛团队的案例分享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安宁疗护的多元维度与协同价值——这是一项需要多学科聚力的共同照护事业,医生、护士、社工携手心理、康复、营养等专业人士,以跨领域协作构建全方位照护体系;这是一项聚焦“全人”需求的人文实践,照护范畴贯穿生理、心理、社会及精神灵性层面,既需凭借专业医疗护理技术为呼吸困难等躯体不适的患者缓解痛苦、改善生命质量,更要以共情之心为患者及家属疏导情绪压力,让他们在生死考验中“获得喘息”的空间;这是一项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工程,生命与死亡的命题从不局限于特定人群;这更是一项贯通全流程场景的系统工作,串联起医院、社区与家庭的社会网络,通过多方联动与无缝对接,让患者既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与亲友共度最后时光,也能让心系故土者得以实现“落叶归根”的心愿。

大会通过5位专家评委和32位领队评委的打分,在公证员的监督下,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安宁疗护网络
本次大会专家进行点评。应文娟主任表示,本次大赛涵盖社康、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全面展现了深圳医疗系统在安宁疗护体系中的差异化职责与协同分工。李瑛会长认为,居家疗护是深圳安宁疗护的核心发展方向,深圳部分地区已率先落地居家疗护服务,形成三级医院+社康医院的联动支撑模式。贾秀萍主任表示,深圳安宁人用专业与坚守,生动诠释了医学不止有精准的刻度,更有温暖人心的温度;生命不止有长度的丈量,更有从容绽放的宽度;而这份跨越专业、凝聚初心的同行之路,更彰显了包容互鉴、共护生命的高度。
从最初不足10支队伍到32支队伍同台竞技,深圳安宁疗护事业正蓬勃发展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表示,安宁疗护不仅是缓解躯体痛苦的专业照护,更是给予患者与家属心灵慰藉、帮助他们从容面对生死的人文实践。这项事业的蓬勃成长,正切实让更多疾病终末期患者获得了更有质量、更有尊严的生存体验,也让人文关怀的光芒照亮了生命最后旅程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三甲医院,我们要像树干一样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区级、社康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

获奖情况
一等奖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下沙社区健康服务站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二等奖
龙尾社区健康服务站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颐年社区医院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
深圳慈海医院
三等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福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福中社康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大工业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深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与肿瘤科
优秀奖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象山社区医院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内科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老年医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窦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