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指導,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 (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簡稱“IDEA研究院”) 主辦的IDEA大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大會雲集學研產投界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科研發展新路徑。多項IDEA研究院最新產研成果在會上發布, 聚焦灣區人工智能實踐最新成果。
智能演進的五維思考
在開場演講中,IDEA研究院創院理事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跳脫出聚焦技術路徑的路線圖,從五個維度梳理了智能的演進,分別是:算法範式、智能載體、交互範式、計算架構和數據。
沈向洋強調了從交互角度看創新的重要性。他表示,過去70年我們經歷過數次交互範式轉移,從命令行到圖形界面、搜索、推薦,再到如今的自然交互。每次變革的背後,都有與之搭配的重要技術浪潮。“今天作為一個產品開發者,必須要去理解今天的智能特性,會帶來什麼樣的交互創新機會。”他說。
他還指出,在智能載體的維度上,業界對算法的關注點由語言、多模態轉向世界模型和具身模型,恰恰象徵着智能載體從抽象到具象,從虛擬到物理的過程。而這背後的推動力,是“希望AI能夠從理解世界到改變世界”的長久渴望。
呈現灣區具身智能前沿成果
今年IDEA大會上展示的多個項目呈現出大灣區具身智能發展前沿成果,主要是針對機械人末端執行技術的靈巧手大賽;聚焦抓取任務,強調通用場景落地能力的“萬物抓取”DINO-X Grasp;國內首個以模塊化的方式提供大模型、開發工具和數據服務的具身智能軟件平台Tairos。據悉,這三個項目均出自深圳團隊與機構,充分體現這座城市AI產業”硬強軟不弱”的特點。
會上,孵化自IDEA研究院的視覺大模型企業視啟未來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該團隊創始人兼CEO張磊曾任微軟總部及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推動靈巧手技術應用
沈向洋表示,在具身智能的眾多攻關點裏,靈巧手是技術複雜度的珠峰:“人手的魔法在於它手既能搬箱子,也能穿針引線。所以,靈巧手可以說是人類在人工智能面前,最後的尊嚴。”
正因如此,IDEA研究院倡導協同產業之力攻克。他分享到,今年的深圳智能機械人靈巧手大賽,是國內首個將靈巧手技術與即時配送場景結合的賽事。從取包裹、拆包裹、摺紙箱、到按電梯,以場景為旗幟,以需求為標尺,牽引技術前進的方向。
AI智能體放大未來個體可能
除了關注AI在物理世界的行動能力,IDEA大會還展示了一系列能“操作數字世界”的AI智能體項目,包括企業決策、數據分析、早期藥物計算發現的copilot。沈向洋特別提到對未來個體和未來公司的思考。當個體的能力被AI 放大,許多原本需要多環節協作的任務,可以由單個個體端到端完成。組織的重心,在某些領域中,會從管控變成定義問題、融合個體之間的協作。
發布低空經濟實踐新指引
低空經濟作為歷屆IDEA大會的重要議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自2022年發布首本低空經濟發展白皮書起,IDEA就致力於推動將低空從自然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本次大會上,IDEA不僅帶來《低空經濟發展白皮書4.0:通導監網絡之路》,還發布了由沈向洋領銜的著作《低空時代》。全書從基礎、應用、法規、系統、技術、安全、開放七個篇章,梳理IDEA對低空經濟的認知與實踐框架。
(記者 楊琪 主辦方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