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马田街道的29个城中村犹如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生活单元”,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近30万居民的安居乐业,人口密度位居全市前列。面对治理难题与民生期盼,马田街道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分类施策、文化铸魂、三治融合、科技赋能,系统性构建贴合实际的综合治理体系,让城中村从“治理痛点”蝶变为“幸福亮点”,奏响基层治理“和谐乐章”。
党建引领强根基 多方联动聚合力
治理效能的提升,始于组织力量的凝聚。马田街道实现29个城中村党组织全覆盖,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政策资源、公共服务向一线倾斜。同时,积极联动学校、医院、爱心企业等100余家单位,打造“社区治理合伙人”矩阵,形成“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共治格局,让基层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的生动实践。
精准施策显特色 分类治理焕新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理城中村需精准发力。针对29个城中村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基础条件差异,马田街道推行“一村一策”差异化治理模式,通过以点带面、分类指导,让每个城中村都走出贴合自身的治理路径,实现治理资源精准投放、治理效能全面提升。2025年,马田街道统筹推进古树古井活化、基础设施升级等71个硬件提升项目,同步提升城中村“颜值”与“内涵”。首批示范村的下石家村,已成功建成小村客厅、文化长廊等功能区域,社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城中村治理的“样板标杆”。


文化铸魂润民心 空间重塑聚认同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更是治理的纽带。马田街道以社区文化为主线,深耕历史文脉,对辖区内的宗祠、古巷道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精心打造醒狮文化步道、山字古巷等特色文化地标,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统文化“绽放活力”。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群众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有乐”。通过“文化解码-空间再造-治理焕新”有机融合,不仅重塑了社区空间品质,更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增强了归属感与认同感,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三治融合添活力 基层善治促和谐
基层治理的成效,离不开群众的主动参与。马田街道创新设立11个“能人工作室”,邀请乡贤、骨干等“能人”牵头,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00余场,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诉求180余起,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打造“法治前哨站”,将法律服务关口前移,2025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64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9.3%,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此外,创新建立“信用积分”激励体系,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明践行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累计开展各类积分活动420余场,带动辖区不文明行为同比下降近35%,让“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共享成果”成为新风尚。
科技赋能提质效 智慧治理更暖心
数字化时代,科技为基层治理插上“翅膀”。马田街道搭建“马田小分格”智慧管理系统,集成综合态势、人口管理、企业服务等八大专题模块,汇聚数万条治理数据,实现全域运行态势一图感知,今年以来已主动排查消除各类风险隐患16.7万条,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同步打造“幸福马田活力城村”微信小程序,与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村务财务信息查询、志愿服务活动报名、“信用积分”兑换等多元化功能。自9月投入使用以来,注册用户已超5500人,“动动手指、参与治理”“足不出户、办好实事”逐渐成为马田居民的生活常态,智慧治理让幸福感触手可及。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通讯员 彭依林 肖学忠 廖亮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