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发布公益微电影《翼起飞》,孤残青年用艺术唱响生命强音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黄励铮
11-16 19:13
摘要

宝安发布公益微电影《翼起飞》,孤残青年用艺术唱响生命强音

“当我看到新戈、松亮和龙雨这些孩子,虽然身体上他们真的是受到局限,但是他们的眼睛里面我经常看到对艺术的那种炙热的光芒。”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邱灿华在《翼起飞》发布会上动情地说,“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11月15日,公益微电影《翼起飞》在宝安区正式发布。该影片由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出品,宝安区慈善会支持,深圳海岸明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影片以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新戈、松亮、龙雨三位重度残疾孤残青年为原型,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生动反映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及人士的帮扶支持下,以艺术为翼、勇敢追逐梦想的感人故事。

以艺术为翼,在真实叙事中传递勇气

影片聚焦新戈、松亮与龙雨三位青年。新戈因重度烧伤失去十指,用残指紧握刻刀,近十年钻研非遗刻瓷,创作300余幅作品,其刀法已能完美呈现人物神韵与山水意境。松亮因先天性脑瘫导致全身仅右手手指能有限活动,她以画笔为矛,平均耗时一个月绘制一幅人物肖像,画中女性“沉静与炽热并存”的眼神是其精神世界的真实投射。龙雨同样受困于脑瘫,却在轮椅上开辟广阔的艺术宇宙,累计创作刻瓷、绘画、手工编织等作品500余件。

影片中,新戈的刻刀在瓷器上碰出碎屑,眼神却始终坚定;松亮仅凭有限的手指控制力,精准勾勒人物眼神;龙雨则如指挥家般在不同艺术形式间自如切换。这些镜头没有华丽配乐,却充满直击心灵的力量。当天,三位主人公与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孤残儿童代表也来到现场,当他们的真实创作故事通过影像呈现时,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摒弃宏大叙事和悲情渲染,而重在呈现个体突破生理极限过程中的坚持、迷茫与突破。这正是影片的核心创作理念。”影片导演刘中军告诉记者。

据悉,影片取名《翼起飞》饱含用心,“翼”既是主人公渴望飞翔的梦想之翼,也是“艺术”赋予他们的力量之翼,更谐音“一起飞”,象征着在社会关爱下共同成长的温暖承诺。

宝安区慈善会会长张洪华作为影片出品人之一,对影片充满信心:“孩子的故事是底气,影片出来以后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也会让更多人流眼泪,更多的人会立志。”

意义超越电影,呈现一堂生命教育课

《翼起飞》的价值远不止于一部影片。它罕见地聚焦重度孤残青少年特殊群体,生动呈现他们追求艺术道路奋斗史,将有助于改变公众对该群体“被动受助”的刻板印象。

主创团队表示,希望这部电影成为一堂生命教育课。“当你感到焦虑和迷茫时,这部电影用最真实的方式向每一位观众提问,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三位主角用行动告诉我们,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影片的发布与“宝安慈善文化创益空间”启用同步,标志着宝安慈善事业进入了文化传播、理论总结与公益实践多维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翼起飞》将作为慈善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通过专场放映、主创见面会等形式,构建从“观看-感动”到“理解-参与”的可持续公益闭环。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黄励铮 通讯员 彭凯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黄励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