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生产圈+24小时活力圈!宝安39家AI企业高交会秀出“科技肌肉”

高山
11-14 13:06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文 陈建壬/图


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高交会首日,15号馆内的宝安AI形象展区以324平方米的实际陈列吸引专业观众驻足,这里汇聚39家企业,制造链条和城市场景被压缩进一个可以被肉眼捕捉的窗口。观众走过的是宝安AI产业链的真实速度,看到的是产品已经能在城市里连续运行的能力。


▲15号馆内的宝安AI形象展区以324平方米的实际陈列吸引专业观众驻足。


现场第一感受是真 

一条可触摸的制造链在展台间连成闭环


记者走进宝安形象展区兆威机电展台,灵巧手的指节做出连续捏合动作,关节驱动的声音细得几乎要贴近才听得见。工作人员解释,这只手的结构件、驱动单元、控制算法都能在宝安找到对应企业,样品往返调试常常控制在一小时内完成。观众不需要太多行业背景,也能从动作的密度感受制造链条的成熟度。


▲兆威机电灵巧手。


离开兆威机电没几步,鹿明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突然完成一次起跳,落地时引来一阵惊呼。它能在一秒内完成弹射起身,这种速度来自整机与核心部件厂商的深度协作。旁边的屏幕滚动播放核心关节的数据图,同川科技与陶世智能的模组在现场做了实物拆解,齿轮间隙、负载极限都被直接呈现。


▲鹿明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


戴盟机器人的毫米级视触觉传感器、正运动技术的激光运动控制器、汇莱新材料的降温背心、光印的3D打印解决方案……这些展位距离很近,但展示内容彼此补齐,像把宝安的机器人制造生态以拆开的方式平铺在现场。观众在几个展台之间走几步,就能看到整机、核心件、材料、控制系统如何在一个区域内快速打通。 


城市生活场景在另一侧持续运转 

“24小时活力圈”让产品自己说话


穿过制造区,节奏明显变化。另一侧是城市生活能随时接触到的AI设备,观众的参与度更高。


▲影石科技展位。


影石科技的新一代全景相机在展区上空扫了一圈后,几秒之内完成拼接与画面稳定。一名体验者拿着手机不停回看说,这种处理速度在户外拍摄时极具优势。工作人员介绍,多项算法都由企业自研并做端侧优化,设备本身就能完成从拍摄到成片的全过程。


▲韶音科技展位。


韶音科技的骨传导耳机在现场做了实时对比,观众试戴后立刻能听出声音的空间感变化。卧安科技的网球机器人在场地里不断调整落点路径,几名教练模样的观众站在一旁讨论轨迹模型。银河通用的智慧零售仓持续运行,取物、盘点、复位的动作不间断,让人直观理解什么叫全天候运行能力。


▲火狗智能的四足机器人。


火狗智能的赤犬三号四足机器人背着不小的负载在展区绕场移动,步态稳得像在工厂里执行任务。半岛医疗的超声炮美容设备前也有不少观众咨询参数和适用场景。安诺机器人的咖啡拉花机械臂被围得最紧,每拉一杯都会引来拍照。


这些设备覆盖消费、健身、医美、零售、办公等城市中的高频场景。展区没有用任何概念图解释未来,而是直接把城市在日常运行中的AI场景摆到眼前,让“24小时城市活力圈”成为可现场验证的状态。


宝安AI为何能在高交会

一次性跑出全链条?


39家企业之所以能在同一个展区里形成链条式展示,与宝安的产业集聚度密不可分。


▲宝安AI展区吸引大量观众关注


宝安已经拥有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276家,集群总产值超过四百三十亿元,企业分布呈现出制造能力强、应用落地快的特点。产业基础层有智算中心与数据中心提供算力底座,算法层有海清智元、巨龙创视等企业长期深耕工业视觉与城市视觉,应用层企业占比达到八成,贡献了全区七成产值。


▲宝安展区吸引众多专业观众驻足。


产业格局上,宝安依托宝中大铲湾、尖岗山石岩南、深中通道门户铁仔山三大片区,以灵巧手与人形机器人、AI终端设备、服务与工业机器人为重点方向形成差异化发展。展区里的企业可以和各自片区的功能对照,从整机到模组到材料都能找到对应来源。


▲宝安展区企业工作人员在与观众交流。


龙头企业的集聚让链条更完整。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和开发框架、vivo的蓝心大模型和端侧系统、海柔创新与云豹智能的创新势能,都让宝安的AI产品具备技术底座。创新平台则提供持续升级的能力: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正在推动核心部件和整机企业联合攻关,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正帮助制造企业提升工业AI应用普及度。


这种从平台到龙头企业再到中小创新企业的组合方式,让宝安不仅能展示产品,更能展示一条完整产业链的运行逻辑。


因此,高交会现场之所以能呈现一场“制造链条可见,城市场景可用”的展示,不是偶然,而是宝安AI产业结构长期积累后的必然结果。

(作者:高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