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空气中浮动着咖啡香与油墨气息,2025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深圳书展如期而至。踏入位于深圳书城中心城及书城西广场南北区的主会场,“哗啦哗啦”的翻书声便将人包裹起来,好像是深圳的阅读心跳。

采访过几届深圳书展,也慢慢摸透了书展的魅力:书是骨架,真正让它活起来的是人,在这里,你能读到无数张生动的面孔。三联书店的摊位刚准备好就迎来了不少年轻人,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摞《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今年7月刚出版,就获评了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工作人员推着小推车来来回回补书,忙不迭地给市民读者做着介绍。南区的插画手帐节是另一番热闹,60多个独立插画师把作品摆得满满当当,软乎乎的毛绒文创靠在色彩鲜亮的艺术装置旁,马克笔的清冽味和书页的油墨香凑在一起倒也不冲突。
当天下午,退休教师金先生提着个大帆布包来淘书。“我还是喜欢线下摸着纸的感觉,踏实。”他的目标很明确:要给自己买几本历史类的书籍,再给孙女带两套童书绘本。
深圳书展没设在封闭场馆里,而是打造成敞开的大市集,买书跟逛街似的自在。走在广场上,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阅读姿态:坐在摊位前凳子上的、随意倚靠在桌子旁的、干脆席地而坐的……“第一次来深圳书展,这氛围真不一样。”磨铁图书的工作人员张宇热情地介绍着出版社的优惠活动,“全场68折,我们还给购书的读者准备了‘盲盒小盆栽’,一系列热门IP的印章也都备好了。”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大区经理宋仁义是书展的“老熟人”,这是他第七年守在这儿。“书展各方面做得越来越细化、更接地气,深圳年轻人多,爱读书的也多,我们每年三、四月就开始准备参展了。”他在摊位前招呼着市民读者,也时不时和来往的出版业同行打声招呼。多么神奇,人与人因书而产生了不同的联结。
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书展的灯光与城市的霓虹交相辉映,下了班的年轻人、放学的孩子让广场热闹了起来。第七届深圳书展才刚刚启幕,但这座城市对阅读的热爱,早已在无数个这样的画面和时刻里悄然生长。深圳的书展,永远在下一页。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