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1日讯(记者 林斯涵)10月10日上午,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迎来十五运会马术项目的焦点战役——盛装舞步团体决赛(个人资格赛),来自浙江、安徽、新疆、上海、香港、江苏、广东七支队伍的骑手携战驹同台竞技,上演了一场优雅与力量交织的马术盛宴。最终,上海队凭借两名17岁小将的惊艳发挥,以202.470的总分摘得金牌;新疆队以202.088分的微弱差距屈居亚军;卫冕冠军广东队则因部分骑手与马匹磨合时间不足,以201.176分获得铜牌,未能成功卫冕。这场比赛不仅见证了冠军的诞生,更凸显了中国马术盛装舞步项目“年轻一代崛起、格局悄然迭代”的鲜明趋势。
十五运会马术项目共设盛装舞步、三项赛和场地障碍三个分项,每个分项均分设团体赛与个人赛,将产生6枚金牌。首个比赛日决出盛装舞步团体赛金牌,上海队成功摘金,这是十五运会正式开幕后深圳赛区产生的首枚金牌。
盛装舞步团体赛也是该项目的个人赛资格赛,前20名的运动员晋级。个人资格赛方面,江苏队李裕昂获得69.294与上海队徐墨菲并列第一,新疆队刘涛 68.588位列第三。个人成绩前20名将进入盛装舞步个人赛决赛。
以“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为理念,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积极推动“体育+消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围绕赛事场馆及周边区域相关部门精心编制特色旅游路线、住宿餐饮推荐及深度游玩攻略,促进区域消费升级与文旅资源整合。未来,这里将依托全运会契机,打造集赛事活动、马术训练、文化传播、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湾区马术产业与文化交流中心。其沿西侧马术路打造的活力界面与灵活转换的功能空间,正勾勒出未来大湾区马术文化交流、品牌培育与全民共享的全景图,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马术、了解马术、爱上马术。

沪上少年锋芒毕露 双小将领跑团体登顶
“我们还年轻,所以敢拼,要把所有努力都发挥出来!”17岁的上海骑手徐墨菲在赛后难掩激动,眼中闪烁着泪光。作为全运会历史上该项目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之一,她与赛马“好好”第四个登场,用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裁判:缩短慢步沉稳从容,伸长慢步舒展流畅,半后肢旋转精准到位,5个4步一换、3步一换的变换动作衔接自然,最终以69.294分的全场最高分领跑个人积分榜。
与徐墨菲并肩作战的另一位17岁小将顾展兆同样表现亮眼,他策骑马匹完成全套动作后斩获68.147分,位列个人第四。两位少年骑手的稳定输出,为上海队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上队中另外两名骑手的默契配合,上海队最终以总分202.470分锁定冠军。
“‘好好’是陪我从学青会走到全运会的伙伴,两次都拿到了团体金牌,它太可靠了!”徐墨菲赛后骑着赛马绕场两圈,不时抚摸着爱驹的鬃毛,言语间满是羁绊。她透露,这匹马不仅性格沉稳,还极具灵性,“在赛场上它一直给我安全感,让我能大胆完成每一个动作,它的包容是我发挥出色的关键。”
20岁的上海骑手吴悦作为队中“小将里的老将”。她在赛后表示,团队夺冠离不开长期的坚持与细节的打磨:“我们常年在国外参加国际大奖赛,积累了不少大赛经验。外教反复强调‘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要因自身失误影响马匹’,这也是我们今天能稳定发挥的核心。”吴悦目前正在英国读大学,同时兼顾马术训练,她坦言国外的训练经历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欧洲的顶尖理念和训练方法,帮助我们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队的夺冠不仅彰显了年轻骑手的天赋与冲劲,更离不开背后完善的保障体系。吴悦表示,如今国内的马匹福利、训练保障已大幅提升:“马的理疗、外出放松时间、训练规划都井然有序,兽医团队、钉蹄师也越来越专业,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升级,让我们和马匹都能以最佳状态参赛。”

粤军老将遭遇挑战 磨合短板憾失卫冕
“肯定想争冠军,但马术的魅力和遗憾都在于人马配合,有些状况难以避免。”第七次征战全运会的广东骑手谭志勤赛后语气中带着惋惜。作为广东马术的功勋老将,他此次与新马的磨合时间仅有10天,最终仅获得61.206分,成为影响团队总分的关键因素。
谭志勤透露,自己上一届的参赛马已十八九岁,因年龄和伤病无法再战,此次只能临时启用备用马:“马术和其他项目不一样,马有自己的想法,赛场上看到陌生的布景会紧张、会胆怯,这需要骑手用经验去安抚,而这些都离不开长期的磨合。我们只练了10天,对彼此的性格、节奏还不够熟悉,细节上自然有很多不足。”
广东队另一位骑手黄丽兴虽斩获67.235分的较高分数,位列个人第五,但同样受限于马匹磨合问题。据了解,广东队此次有半数骑手使用的是上一届的老赛马,而新补充的马匹与骑手的磨合时间普遍不足两周,这成为团队卫冕路上的最大障碍。
“我们当年学马术时,用的都是香港、澳门的退役马,调教后才能比赛,现在的年轻骑手直接去国外买马、找外教,起点比我们高太多了。”广东队谭志勤感慨道。作为从1998年就投身马术的老将,他见证了中国马术的发展变迁,也坦然接受了年轻一代的冲击:“广东队是传统强队,这次虽然没能卫冕,但看到年轻选手的进步,我觉得这是项目良性发展的趋势。回去后我们会好好总结,继续打磨人马配合。”
尽管未能卫冕,广东队的整体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作为上届全运会冠军,他们此次在马匹资源有限、磨合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仍以201.176分紧追前两名,展现了深厚的底蕴。广东队老将顾兵表示,团队不会因一次失利气馁,接下来会全力备战个人赛,“团体赛已经结束,个人赛放开搏一搏,一切都有可能。”

马术格局迎迭代升级,专业场地保障骑手发挥
“差0.382分屈居亚军,有点遗憾,但也看到了年轻选手的厉害,这是好事!”新疆队骑手张红钊赛后说道。作为传统马术强队,新疆队此次凭借稳定发挥获得银牌,延续了过去20多年全运会“常登领奖台”的传统。
张红钊从2008年开始接触马术,至今已有17年,他坦言这届全运会让他感受到了项目格局的明显变化:“以前都是新疆、内蒙古、西藏的骑手占据领奖台,现在年轻选手冲上来了,上海队的小将才17岁,比我当年刚开始练马术时还小,这种迭代是项目良性发展的标志。”他表示,新疆队此次也面临人马配合的挑战,但通过赛前的针对性训练,整体发挥已超出预期,“接下来的个人赛,我们会争取更稳定的表现。”
除了参赛队伍的竞争格局变化,此次比赛的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所有骑手的一致好评。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作为香港马会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的国际化场馆,其专业的场地条件、完善的马房设施让骑手们赞不绝口。“马房地面都铺了橡胶垫,马匹活动区域用了场地纤维,特别细心。”张红钊说,“通报机制也很到位,能提前规避马匹冲突等潜在问题,人和马匹参赛都很安心。”
香港队骑手黄尚颐也表示,场地的沙子质量、热身区域的设计都非常专业,“马匹一进马房的状态,看得出来它很舒服。”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香港与内地的马术交流日益频繁,黄尚颐透露:“香港马会在内地投入了很多项目,这次的场地就是其中之一,杭州亚运会时也有深度参与。我在上海住了将近18年,有自己的训练基地,未来会继续在国内外兼顾训练,促进两地马术交流。”
软硬件全面升级 中国马术向国际接轨
“马术的难,在于马匹的‘不可控’,但马术的魅力,也在于这份人与动物的羁绊。”这是所有骑手赛后的共同感悟。从上海队徐墨菲与“好好”的“两度夺冠”,到广东队谭志勤与新马的“十日磨合”,再到新疆队张红钊与爱驹的“共同进步”,人马之间的信任与配合,成为赛场上最动人的风景。
如今,中国马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赛场上的竞争格局,更体现在软硬件的全面升级。吴悦提到,现在国内的马匹福利已与国际接轨:“马的理疗、放松时间、训练规划都很科学,不再是以前‘只管训练不管养护’的模式,这让马匹能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同时,外教的引入、海外训练的普及,也让中国骑手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我的外教来自英国,他教会我最多的就是细节把控,哪怕一个微小的动作失误,都可能影响马匹的状态,这是最关键的。”吴悦说。
年轻一代的崛起更为中国马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从10岁开始接触马术的吴悦,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更早地投身这项运动:“马感和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现在的孩子起点更高,有更好的马匹、更专业的教练,未来肯定能比我们走得更远。”香港队骑手陈宝玲也表示,中国马术的整体水平一直在提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进步非常明显,“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在国际赛场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随着团体赛的落幕,十五运会马术盛装舞步个人赛即将展开角逐。无论是志在卫冕的老将,还是锋芒毕露的新秀,都将带着对马术的热爱与执着,在赛场上续写人与马的传奇。
光明街道文艺盛宴 + 配套活动让观赛更精彩
当马术盛装舞步的优雅绽放,光明街道以一场全民参与的文艺盛宴,为这场体育盛会注入了最鲜活的城市温度。
十五运会马术项目盛装舞步团体赛开赛当天上午,光明街道于赛场周边的迳口路、光灿路、回归路等主要路段,组织举办“喜迎十五运”文艺展演活动。各社区文艺协会、特邀艺术团体及学校表演队齐聚一堂,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马术赛事助威预热,展现光明街道开放包容、活力洋溢的社区风貌。
上午8时30分,七个表演点位同步启动。各社区文艺团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艺汇演。非遗武术刚柔并济,太极表演行云流水,民族秧歌欢快热烈,模特走秀优雅动人,古典舞蹈飘逸灵动,现代健身操洋溢青春朝气。节目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现场气氛热烈,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掌声不断。
据了解,赛事期间,光明街道还同步推出美食嘉年华、优品市集等系列主题配套活动,融合本土特色与文旅体验,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服务,让来宾在观赛之余,领略本地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