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华区大浪街道新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20名社区青少年走进华夏军装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动手实践,孩子们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军装演变背后的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变迁,共上了一堂“行走的历史课”。

“商朝青铜甲胄体现了当时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而宋朝布面甲的普及,则与棉花种植推广、纺织技术提升密不可分。”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走进“古代军装展区”。从商朝的青铜甲胄、秦朝的皮质铠甲,到唐宋的布面甲、明清的棉甲,再到现代的迷彩作战服、警用常服,讲解员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线,细致讲解不同时期军装的制式、材质与功能。孩子们不时驻足观察展台上的实物,触摸复制品的纹理,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好奇。

来到“近现代军装展区”,讲解员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军装的五次改革:“从50式的‘解放蓝’到87式的军衔制军装,再到07式的模块化设计,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我国国防工业和纺织技术的进步。”

在“现代服装工艺体验区”,讲解员结合本土企业奔霓诗的校服生产,巧妙地将话题从历史拉回现实。讲解员一边介绍深圳校服的制作工艺,一边指导孩子们动手实践。孩子们拿起滴管,在不同材质的校服上做实验,对比不同面料的亲水性。当看到水滴滴在速干校服上瞬间消失不见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声。


此次活动将历史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看、听、做中理解“小服饰里的大时代”。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军装的历史变迁,还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陪同的家长也为活动点赞,认为这种实践体验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希望社区未来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是新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华夏军装博物馆联合开展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之一。未来,新石社区将继续整合辖区优质资源,加强与周边文化机构的合作,推出更多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为辖区青少年搭建学习与成长的广阔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知识魅力。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通讯员 温源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