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运 看见文明东莞︱东莞举行垃圾分类主题音乐会,点亮全域文明新风尚

东莞+ 张雨倩
11-09 17:07
摘要

活动以街头音乐会为载体,巧妙融合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及十五运文明观赛倡议。

11月8日晚,在初秋微风的轻拂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放 洁净十五运”主题露天广场音乐会,在东莞国贸商圈鸿福里商业广场精彩上演。活动以街头音乐会为载体,巧妙融合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及十五运文明观赛倡议,为东莞的秋夜增添了活力,也传递出浓厚的文明风尚。

经典旋律助力,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中,市民们或驻足凝望,或随性而立,沉浸在由专业乐队和吉他弹唱者带来的经典歌曲旋律中。《多彩的家园多彩的梦》《海阔天空》《当》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迅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世界赠予我的》《气势如虹》《我是一只小小鸟》等引发了阵阵共鸣的合唱,甚至有观众主动献唱。音乐,成为了连接彼此、传递情感的绝佳纽带。

然而,这场音乐会远不止于听觉的享受。在歌曲间歇,精心设计的垃圾分类知识问答、趣味互动游戏环节穿插其中。“废弃的烟蒂属于哪一类垃圾?”“剥掉的蛋壳属于哪类垃圾?”主持人抛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台下观众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气氛热烈。随后的“垃圾分类经验大家谈”环节,更将现场变成了一个分享与学习的开放课堂。市民们踊跃分享自家垃圾分类的小窍门、小妙招,从如何区分干湿垃圾,到废旧物品的创意再利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平时觉得垃圾分类有点麻烦,但今天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听歌氛围里,通过游戏和市民朋友们的分享,一下子就记住了好多知识点。这种宣传形式真的很新颖,一点都不说教,我们愿意参与也容易接受。”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的李女士笑着分享她的感受,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呼应十五运盛事,倡导观赛文明与全域文明

东莞是此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赛事承办城市之一,文明形象的展示至关重要。本次音乐会紧扣“洁净十五运”主题,不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更将视角延伸至赛场内外,倡导文明观赛新风。

活动中,主持人和现场志愿者还适时向市民发出倡议:在享受“十五运”精彩赛事的同时,自觉维护赛场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随身带走废弃物,用实际行动支持“洁净十五运”,展现东莞市民的良好素养和东道主风采。

这一倡议在活动尾声得到了最具说服力的践行。音乐会结束后,主办方并未急于撤场,而是向观众分发垃圾袋,发起“带走垃圾,留下文明”的即时行动。市民们积极响应,纷纷弯腰拾起身边的废弃物,现场瞬间演变为一场文明的“快闪”实践。不过片刻,广场便恢复了洁净。

践行垃圾分类,护航洁净十五运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正在举办的十五运,展现东莞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东莞市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以高品质环境保障赛事顺利举行。

东莞坚持“城乡一体”,从2020年开始,通过连续出台3个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域全覆盖。通过出台《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形成部门联动、全民共治的“莞香花”特色垃圾分类工作格局。通过健全完善其他垃圾“直收直运+中转站”收运模式,优化升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处理体系,依托433座转运站、5座环保热电厂,14750吨/日的焚烧处理能力,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焚烧零填埋;通过建立完善厨余垃圾“集中+就地”处理模式,依托5座集中处理设施、40座就地处理设施,2051吨/日的处理能力,基本覆盖厨余垃圾处置需求;通过建立完善有害垃圾“镇收集+市统一处理”模式,有序实现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规范处置;通过建立完善可回收物“定点交售+预约上门回收+互联网+”的收运模式,不断提升可回收物便民交售水平,推动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33%,回收利用率达36.34%,多项指标超越国家和省定标准。此外,东莞还积极打造“莞香花”品牌,建成36个主题宣教馆和2个科普基地,开展十大品牌活动,连续举办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广泛动员市民参与。接下来,东莞将以“十五运”为契机,持续巩固垃圾分类成效,确保城市环境洁净有序,为赛事成功举办贡献环卫力量。

(作者:张雨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