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深圳市罗湖区星园学校与香港匡智元朗晨曦学校共同举办“深港同心绘长卷·科教共融创未来”姊妹校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深港两地特殊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度互动,涵盖科技探索与艺术共创。活动得到桂木园社区党建项目组、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及香港浸会大学志愿者的多方支持,形成“党建引领、校社协同、高校助力”的育人新格局。

科技为桥,激发创新潜能
活动在星园学校STEAM科探工作坊中拉开帷幕。由香港浸会大学志愿者主导的红外线相机与电子积木制作环节,让深港两校学生混合编组协作。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更在互动中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星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凤花在致辞中热烈欢迎香港师生、深圳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的志愿者团队。她表示,本次活动如同一座温暖的桥梁,连接艺术与科技,贯通深港两地教育理念,旨在通过STEAM工作坊与爱国长卷共创,推动两地学子在协作中成长,在共创中融合。

香港匡智元朗晨曦学校校长陈敬峰在发言中回顾了两校以往的交流,并对星园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成果表示赞赏。他强调,今年正值元朗晨曦学校45周年校庆,恰逢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此次交流活动为校庆增添了特别的意义,期望两校友谊长存,合作持续深化。
多元协同,构建育人新格局
活动分为两大环节。上午的STEAM科探工作坊由香港浸会大学志愿者带领,学生们通过红外线相机与电子积木等互动项目,体验科技魅力,激发探索热情。下午的“深港同心·水墨家园”爱国长卷创作活动则由星园学校绘画与手工科组教师组织,学生在六米长卷上共同绘制深港地标,如大鹏所城、南头古城、深中大桥、中银大厦、彩虹邨、维多利亚港等,以艺术语言诠释“深港一家”的深厚情感。

本次活动不仅是两校师生互动互学的平台,更是“中小学+高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星园学校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深化与香港姊妹校的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推动大湾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晶报记者 江丁 通讯员 岳霄/文、图











